2)第271章 来自外公的信,杜淹要培训全国的官吏_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写下了这封信。

  看到信件的效果出乎自己的意料,李佑差一点就没有忍住自己得意忘形的笑意了。

  假装看完了信之后,李佑也是感慨道:“杜尚书如今身为吏部尚书,也正是印证了外公当年的断言。”

  “杜尚书现在为大唐举荐多位良才,我外公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是感到欣慰啊!”

  看完信后,杜淹原本对李佑的那点怨念早已烟消云散,现在看李佑只觉得满是欢喜,而且是越看越喜欢。

  听到李佑的夸奖,杜淹连声说着愧不敢当。

  李佑自然是打铁趁热问道:“杜尚书定然知道本王的新学,还请杜尚书指教一二。”

  新学这件事,其实便是杜淹对李佑怨念的根基。

  但是现在,在杜淹对李佑改观之后,他对新学的态度也变得大为不同。

  其实作为吏部尚书,杜淹对于输送后辈官员的国子监一向也是非常重视的。

  对于李佑的新学,他也有在特别的关注。

  这一次新学开学,杜家子弟也有在其中的,杜淹也是多次召集这些人前来问话。

  平心而论,杜淹在新学上看到了不少的闪光点,他觉得这些可能都会在未来对大唐带来突破性的变化。

  但是同时,杜淹也对新学有些意见。

  这些意见中最多的就是知识太过繁杂,虽然新颖但却并不深入。

  他觉得就比如四书五经一道,其实很多人一生钻研也难以了解其中的奥秘。

  在李佑诚恳发问之后,杜淹便提出了自己这个想法。

  李佑诚恳地点了点头,对杜淹的担忧表示了肯定。

  接着李佑沉声道:“杜尚书可有想过,大唐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只是钻研一道之人,真的可以在地方上独当一面么?”

  这个问题一出,却是把杜淹给问住了。

  作为吏部尚书,杜淹想得最多的其实也就是这个问题。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同的岗位其实是需要不同的人才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大部分的基层官员来说,并不需要在四书五经上有太深的造诣,足够教化一般百姓那也就够了。

  而对他们来说,其实最需要的除了一颗爱民如子的心,更多的却是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对风土人情的了解,是对水文地理的熟悉,是对四时变化的洞察。

  如此种种其实都是之前在国子监学不到的。

  想到这里,又想到新学里那种类繁多的课程,杜淹一瞬间便明白了。

  新学并非是一所学堂,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基层官吏的训练场啊。

  “楚王果然高见!”

  “这样看来,大唐所有的基层官员都应该去新学学习一番啊!”

  李佑也没有想到杜淹居然如此上道。

  不过既然杜淹已经有了这样的觉悟,他便顺着杜淹的话说了下去。

  “杜尚书的话和本王真是不谋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