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7章 荷兰使者和奥斯曼帝国使者?…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瓜子一嗡,连忙冲了出去。

  他一路飞快到了科学院。

  “陛下驾到!”

  “陛下来了!”

  “陛下,徐大人他……”

  崇祯一路冲到后面。

  在休息室内,太医正在为徐光启治疗。

  所有人都围在了周围,即便皇帝来了,大家也没有做声,保持着安静。

  过了一会儿,胡太医出来了。

  崇祯问道:“如何了?”

  胡太医摇了摇头:“徐大人已经无力回天。”

  众人顿时大哭起来。

  崇祯走进去,徐光启躺在休息的床榻上,神色憔悴,眼神迷离,虚弱得像一张纸片。

  徐光启,正统历史上,明末科学家。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

  几何这个数学名词,就是他发明的。

  徐光启还精晓农学,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泰西水法》等。

  军事方面,徐光启撰写的《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

  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这是一个相对全能的科学人才。

  在张凡穿越的这个世界,徐光启一手组建了格物科学院。

  张凡提出的《物理学》、《化学》、《力学》等等,徐光启是编写者之一。

  徐光启还制定了当今大明科学人才制度,他还未大明培养了诸多科学人才。

  他一生,沉默寡言,多做实事,不似那些官员那般高调。

  他也极少参与到朝堂权力斗争。

  现在大明民间普及的《农政全书》就是他写的。

  没有他,张凡的新农政,可能真的不会那么顺利。

  “陛……陛下……”

  皇帝走过去,坐在床边,握住他如同老树枝一样的手,目光有些湿润:“朕在这里。”

  “陛下,老臣……时日无多了,科学院……科学院托付给……给宋应星……给宋应星……”

  徐光启躺在那里,混浊的双眼,老泪纵横。

  “陛下……老臣能遇到陛下……这样的圣明……君主,不枉此生……若有来世,还……”

  话没有说完,徐光启再也说不出来了。

  崇祯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徐光启病逝。

  这比起正统历史上,崇祯六年就病逝的徐光启,要多活了十年。

  但是,崇祯依然陷入了悲痛中。

  他切身感受到了新政元老遗失之痛。

  在徐光启出殡的那一天,北京城的路边站满了送行的人,人们泣不成声,目送着他的离开。

  为徐光启抬棺的是科学院的那些人,宋应星从长安赶回来,参加了他的葬礼。

  他的棺椁被抬到英灵殿中,在英灵殿入墓,永远在此安息。

  徐光启的忽然离世,让崇祯有些猝不及防。

  他开始意识到,老一代的新政派已经老了。

  孙承宗也已经八十几岁。

  连孙传庭都五十岁了。

  而他自己也已经33岁。

  谁知道,意外会什么时候到来?

  有些事,得加快一点进程了。

  例如干掉躲在三江平原的皇太极和鳌拜!

  时间进入六月,崇祯给袁崇焕发了一条军令:灭皇太极!

  六月中旬,大量的探子从三江平原回来后,辽北军开始秘密推进三江平原。

  而此时,叶尔羌汗国的使者,也抵达了北京。

  不仅如此,还有两个非常意外的人也抵达了北京。

  谁?

  荷兰使者和奥斯曼帝国使者!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