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69章 【吃里扒外】_港岛家族的诞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环球航运也就50艘左右,总计120万吨;所以,这个事情可以慢慢来,在没有长租的情况下,选择进行出售”

  整体而言,鲍比布莱尔的言论更符合林志超的意思,但他太激进了,大力发展货柜运输是不行的,毕竟这需要一个过程;三幢货轮也不能淘汰过快、过多,本来环球航运就不多。

  而冯永发的讲法也没有错,反正环球集团没有债务,压根不需要考虑风险,如此多的船在手,能多赚一些。

  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仅持续半年时间。大概是在1973年11月左右,中东石油不卖给美国和欧洲,但是卖给日本(日本人为了石油,一开始就服软,不支持以色列);到了1974年四五月的时候,欧洲一些国家扛不住,就表示不支持以色列,中东就卖给他们石油了;但是,欧洲的荷兰、以及美国是一直坚持以色列,大概又过了很久才获得中东石油。

  整体而言,这一波‘航运行情’低迷持续时间较短,但是影响非常大。

  后期:

  日本深深的感受到石油资源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便疯狂进口石油,然后储备,再加上七十年代后期发展核能,所以1978年开始后,便减少了很多石油进口,因而运输力需求也下降起来。

  英国重启北海油田的开发,美国也重启自己的油田开发,所以在航运从1980年开始彻底走下坡路,1985年达到低谷。

  冯永发并未气馁,而是继续建言:“那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该如何规划?”

  他说的是亚洲航运、隆丰国际,目前亚洲航运拥有150万吨、隆丰国际拥有50万吨的载重量。

  除此之外,环球集团还有三家合伙公司(占股三分之一),总计也有100万吨的载重出头;这三家公司已经停止发展,只是经营现有的船队。

  林志超讲道:“亚洲航运是我们集团培养的一家重要上市企业,这两年要发新股来扩张,主要是建造ULCC级别的油轮,同样也得出售小型船只但整体而言,是集团七十年代培育的对象。至于隆丰航运,亦可以趁着股市旺盛,发行新股,去打造VLCC”

  他的想法很简单,从股市集资两亿港币,去发展这两家上市公司;环球集团不供股,任由股份降低,带到石油危机,再低价增持,非常的划算。

  两家公司中,亚洲航运又是最重要,预计至1978年时,能培育出一家200万吨的航运企业,以大型船只为主。隆丰国际,也能增长至仅百万吨船只。

  当然,两家航运公司最重要的还是,将来购入九龙仓的股票。所以这些年,林志超正在清除原来的洋人管理层,全部换上环球集团的华人管理层,主打一个忠诚。

  对于两家上市公司,大家讨论一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