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三节 林子洋说市场_权与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快,别看你们公司现在稳定,不定啥时候就散了,到那一天,你会受不了的。”

  “你怎么知道?”近年国企改制的呼声越来越高,人心惶惶。

  “这是必然趋势,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已如一潭死水,员工赖着铁饭碗慢条斯理,人浮于事。所以国家要砸破员工的铁饭碗意识。我早就看到这一点儿,所以90年就从国企出来。”

  “啥?你也是国企的,哪个系统?”

  “嘿嘿,我是外贸系统的。”

  “外贸,90年外贸很辉煌啊。”

  “是不错。不过那时受沿海特区影响,我们外贸的人下海经商很时髦。我就是赶时髦,赶了个海潮。哈哈,现在看来这步路走对了。”

  “是啊,早下海的人都发迹啦,现在迟了。”

  林子洋摇头道:“这话不对,下海的人不一定都能发,有的淹死,有的人上岸,有的成功,可是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的艰辛。我也是尝尽市场上社会上的酸甜苦辣才品出经商的滋味――商场如战场啊!。”

  这句话听得多了。朱婕心里说,因为没有经商的经历,也就没有真正探其究竟,更让她关心的是:他们为什么抛弃在国企的工作。

  “你为啥要下海呢?”她饶有兴趣地问。

  “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这么复杂,你说说――”

  林子洋打开话匣:“主观原因是思想认识。一般人们下海的目的是积累财富,因为国有企业员工创造的价值归企业所有,工资仅够维持生活,根本谈不上财富。

  计划经济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这是国情,也是事实。

  不是有人提出为什么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都那么穷吗?主要是步子迈得太大。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讲,封建社会解体应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它是社会财富积累丰富的阶段。社会主义没有积累财富当然穷,当然落后。”

  “这么说,我们国家改革的目的是一定要回头再走资本主义道路吗?”朱婕直白地问。

  “这话可不敢说哦,我想有这层意思,要不国家为啥鼓励私营经济,为啥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哩。”

  “塑造资本家呗。”朱婕更直白地说。

  “嗨,你说话咋这么直?”林子洋笑着阻止她。

  “经济好比天平,国家加重私营的砝码,另一头――国有企业必然被抑制,是不是?”

  朱婕点点头。

  林子洋继续说:“比如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体制,计划经济下都是代理制,外贸企业处在国内企业与国外商人之间,是代理,吃的是佣金,俗话说是过水面哦。本来如果工农商等行业直接出口产品,价格就有利于国际市场竞争。外贸企业作为买卖双方的代理,多了一道环节,增加了货物成本价格。外贸以前不怕亏,有国家补贴啊,可是对企业发展不利,不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