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薛蟠回京城_红楼之薛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薛母、众姐妹,以及宁荣二府也都尝了鲜。

  最后干脆让暂时没有事情做的盐户,组织成捕鱼队,把捕捞海鱼做成一项产业,趁着京城冬季物资贵乏,运进京去售卖,能让盐业公司获利的同时,也丰富了京城的物产。

  长芦盐场的盐户,尚未在制盐改革中获利,便先在捕捞方面有所进益,对薛蟠这个新任上官,多了些信心。

  薛蟠把长芦盐场的事情安排好之后,时间来到永昭四年的十二月,决定回京城,处理煤务提举司和崇文门税关衙门的公事,顺便探看薛母与众姐妹。

  这是薛蟠在身兼三职的情况下,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每隔一个月,在京城和天津之间调换一下,尽量做到对三个衙门事务的兼顾。

  实际上,薛蟠作为煤务提举司、长芦盐场、崇文门税关衙门的主官,真正需要他亲力亲为的事情并不多。

  煤务提举司和崇文门税关衙门的日常事务,经过之前一年的协调,已经有了一定成规,下面的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就不会出什么大错。

  煤务提举司这边有贾芸,崇文门税关衙门也有韩涛坐镇,下面的人都被薛蟠收服,没有人敢趁他不在捣乱。

  长芦盐政这边,一切草创,但是开平煤矿有梁鹏,盐场这边也有马腾盯着,旁边又有执掌天津左卫数千兵马的史鼎看顾,就算薛蟠暂时离开,也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

  至于已经开工生产的长芦盐业公司第一生产基地,试生产出来的盐,薛蟠命令暂时囤积起来,先不投放到市场上。

  长芦盐场之前负责顺天府、河北、山东,以及九边防线东侧诸军镇的食盐供应,职责也颇重大。

  不过,今年的盐引,早就发放给了盐商,盐户产出的盐,也早被盐商收购走了,数量足够支应过这个冬天。

  这也是受长芦盐场的地理位置所限,入冬之后,晒盐法制盐的效率大减,必须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囤积足够的盐。

  薛蟠改革长芦盐场的制盐方式,从晒盐法变成煮盐法,目的就是令长芦盐场的生产,不再受气候、天气的影响,可以常年生产。

  只是这一项改动,就足以让长芦盐场的产量,比以往翻一倍不止。

  另外,长芦盐政,今后也将不再发放盐引,盐商不需要从盐政这里购买盐引,再去盐户那里买盐,而是直接从长芦盐业公司批发食盐,再运往各地销售。

  原本,长芦盐政每年发放的盐引数量,在十八万引左右,每引可以购盐二百斤,收取盐税五钱银子到八钱银子之间,每年所得盐税在十万两银子左右。

  盐商购得盐引之后,再以每引一两银子的价格,从盐户手中购买食盐,运到京城之后,以每斤盐三十文的价格销售。

  如此一来,盐商购盐的成本,每引就是一两五钱银子左右,再加上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