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 双面神神庙_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结果了。在当时的东欧,都属于值得称赞的。

  在这种情况下,领主们的“军府士兵”,根本没有条件去进行训练。

  罗马军事顾问们建议,要么干脆直接放弃这个打算,反正现在塞尔维亚骑士阶层的战斗力也不错,够用了;要么就降低领民的负担,别想着再捞更多了。不可能二者都满足的。

  他们说,在紫帐汗国的各军府,就没有领主的地租,因为庄园的地就不是租来的。

  人头税也不存在,因为这玩意儿就是他们当初,给军户买装备的那些“凑份子钱”,属于兵役大体系的一部分。

  后来汗廷有了钱,这些装备不需要自己凑了,但庄园公民也从军户服役变成了人人服役。武库只能提供长兵、甲胄之类,很多小玩意儿还得自己买,所以也就没有再另行征收。

  另一个大头,教会税,也不存在。实际上,汗廷始终没能理解,为什么不去烧香的时候,还得给庙里香火钱。

  其他地方的教会,承担了教化和管理基层民众的义务,所以确实需要经费支持。但在紫帐汗国,教育和基层管理,都是汗廷自己组织人去做的。因此,这里的教会也没有税收特权。

  相反,在汗廷意识里,教会这东西应该是捞钱用的。尤其是控制了君士坦丁堡的牧首之后,汗廷借助正教教会的权威,经常派人到控制区外出差,四处表演神术,试图号召外国教友捐钱。

  可惜,正教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至今也没能提供足够的收入。

  这样一来,庄园公民的负担,就只有兵役和田税了。

  而且,先汗伯颜帖木儿当年确立祭祀的时候,接受了众人的提议,建造了一座神庙,供奉神祖罗慕路斯·成吉努斯。

  由于对这边的复合神不太理解,在造像的时候,他们采纳了郭盖的建议,模仿“黄帝四面”,雕刻一个双面神像,用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个神像,体现了紫帐汗国的两个文明元素,以及文化上的双面性:一面是战争,另一面也是战争。

  汗廷宣布,只要打仗,庙里就会开门祭祀,为战争祈祷。而战争状态不同于平时,众人只需要缴纳打仗时候直接用的粮食和草料,不需要其他钱帛之类。出征的人也不需要交,安心打仗就行,留守庄园把粮草提供够,就可以了。

  结果,从建帐至今,好几十年过去,这庙就从来没关过门。这种临时性政策,也成了常态。

  这种制度,让贵族们感到很夸张。领民除了打仗什么都不干,那领地怎么维持?

  但顾问们说,兵役的压力,已经很大了。

  在紫帐汗国,修路、建桥乃至兴建水利工程,这些应该属于徭役的部分,因为当地特殊的军事背景,也被算在兵役中。

  即使现在这种情况,也经常有人会抱怨。因为虽然名义上的税收很低,但各种消耗与力役,就已经是很高的负担了。再提升,就会影响战斗力了。

  汗国的各项开支,主要是依靠商业。大汗和贵人们,一项主要的财富来源,就是来往各地跑商。也是因为如此,海运和商路才对汗廷这么重要,值得天天关注。

  当然,除了这种有本钱的买卖,没本钱买卖也是少不了的。虽然没有那么稳定,但汗廷自己积累的财富,大部分确实都是历代大汗,一刀一箭,凭本事抢来的。

  所以,现在这种情况,紫帐高层甚至有人主张完全取消田税,今后的军粮由汗廷集中采购,作为给庄园公民的补贴。

  李应麟将军当时就给别人说,军团是罗马的刀子,自古以来,哪有让刀子吐金币的?相反,只要亮出刀子,出门转几圈,周围的人就会自动吐金币了。

  这也是为什么汗廷根本不怕别人学。

  周围其他国家,根本没有条件搞这一套。强行模仿,也是HD学步,因为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塞尔维亚贵族们能放弃田租么?能获取这么巨额的商业收入么?显然是没希望的。

  一些人认为,这是平时对领民的管束还不够,只要加强控制管理,肯定能做到。然而,雇来的紫帐老兵,训练领民的时候,明显把军团庄园的习气也带过来了。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