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七章 爱好和平的兵法模式_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影响因素会有多么丰富。

  所以,设定一个“近代性”或者“现代性”的概念,然后简单找几个定义,给符合定义的贴上一个“先进”的标签,并不是个靠谱的方法。强行往这些“先进性”上凑,也不见得靠谱,甚至可能造成反面的影响。

  这个例子就更好找。

  比如,在塞里斯兵法家看来,约束士兵,严肃军营环境,禁止娼妓出入,是纪律严明的标志之一,算得上“先进”了。

  然而,法军在取消随军娼妇时,却有不少担忧和反对的声音。因为对法国军队来说,这并不能严格纪律,反而只会让士兵自行去军营外找乐子。不但增加了疾病风险,还破坏纪律性,乃至因为滋扰驻地妇女,与当地人发生矛盾。这么看来,就明显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到底哪个先进,得看具体情况才能确定。

  “不同文明的军队,情况差别太大了。”郭康最后只能说道:“我一直觉得,文明特质决定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决定军事制度。而在现有的军事制度之上,才是那些练兵、阵法之类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部分,也应该服从于更基本的特质和制度,包括当地的情况和技术的水平,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文明和政治,那些就太复杂了,我们就从最明显的地方开始说吧。”他举了个例子:“你既然看过兵书,应该知道,伊巴密浓达、伊菲克拉特斯、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这些人,了解早期军队的发展变化吧?”

  乔安娜犹豫了下,只好承认道:“我只知道亚历山大父子。哦,我还知道汉尼拔和凯撒之类的……”

  “很不错了,你对军事理论的了解,已经超越绝大多数欧洲军人了。”郭康挠挠头,鼓励道:“那我们可以继续了。”

  “古典时代的军队,都是横着排列的。相对于纵深,他们的正面要宽大很多。希腊人在这方面尤其典型,而马其顿、罗马,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连波斯人,都是差不多的布阵方式。”郭康简单介绍了一句,对比道:“但在塞里斯,同时期的军阵往往是纵向的。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么?”

  乔安娜摇了摇头,坦言道:“我不太了解塞里斯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武器和战术思想,影响了阵法和训练方式。”郭康也没让她继续猜,直接说道:“那边的军队,在更古老的时候,也是用大横队作战的。比如在商朝时,一开始还没有战车,这种阵型就是最常见的,和其他文明也差不多。”

  “商朝是什么时候啊?”乔安娜问。

  “大致对应埃及新王国早期,也就是18、19、20王朝那个时代。”郭康告诉她。

  “哦……”乔安娜露出了然的表情。

  “商人自己把这种作战方式称为‘步伐’。”郭康继续道:“相比车战,这种才是比较主流的作战方式。”

  “这词又是什么意思?”乔安娜对汉语的理解,似乎还没到这种程度。

  “步就是步行,伐就砍人。当然,这个意思现在已经不太用了。”郭康解释道:“到了商朝晚期,战车才渐渐多起来。之前,都是步战为主的。”

  “当时的军队编制,也是适应这种结构。他们的军队是十分简单的十进制,直到千人大队,称为‘行’。然后由三个千人队,组成一个‘旅’。”

  “那个‘行’的古字,大概就是道路、行列。‘旅’则是旗子下面有两个人,意思是根据军旗集结的部队。看这个意思,就大概知道当时的情况了。由于基本都是步兵堆叠组成阵势,所以那时也没有更复杂的编制。”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