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章 罗贯中的往事_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明太祖老朱皇上在位,驭下甚严。书还没写完,都没刊印呢,就突然有官差上门拿人。现在想想,估计是他天天在街头巷尾念词吟诗,还跟人讨论作品情节,搞得大家都知道了吧……”

  “罗先生自己也经历过这种事情。”李玄英说:“相比于明朝,当年元朝对文学创作的监管,确实要宽松多了。”

  “他那不是宽松,那是根本没有管理。”罗贯中吐槽道:“至于好不好……就看需要什么了吧。”

  “比如施老先生的好朋友鲁渊先生,是临安府人,考上过进士,在松江府当县丞。当年民变蜂起,鲁先生就追随脱脱丞相,率领人众扶保大汗。失败之后,也回到故乡隐居,明朝几次征召,都坚决婉拒,不愿出仕。施老先生和他们几个往来密切,彼此经常有诗词唱和,所以,我也了解一些他们的心态吧。”

  “施老先生去世之后,我们几个门人弟子,受他嘱托,整理他的作品。尤其是那本《水浒传》,最后的部分,还没有定稿呢。可能是和元朝遗老们,关系略远一些,我受到的阻挠,倒没有他们这么大。不过,想做官,也是不太现实的。”

  “为了维持生计、出版书籍,我之后常年在江南各地周游。一方面四处采风,搜集精彩的民间故事和杂剧段落,一方面也拜访故交、结识有才华的缙绅先生们。我现在说书的材料,基本都是那时候采集的。”

  “所以你要说有没有怨气,当年肯定还是有的。不过前后二十多年,也就习惯了,反正我过得也还行……”他自嘲地笑了笑。

  “那您为什么又背井离乡呢?”虽然进门时看起来很着急,但欧多西娅反而没有急着说自己要做什么,顺势问起来。

  “我本来都习惯这种日子了,但老朱皇上殡天之后,朝廷似乎有些不安稳。后来突然听说,京城出了大乱子。”罗贯中说。

  “那时,我正好出远门,想找个合适的印书坊,把之前整理好的部分刊发出来。结果稀里糊涂,就被当成嫌疑犯,给抓进县衙的牢里了。”

  “听人说,当时京城里突然生乱,吴王不知为何趁乱逃跑,现在还藏在民间。官差正在四处找人。因为事关重大,见有嫌疑的,都先抓住再说。我一个外地人,在松江府到处乱转,平时还写过一些乐府诗,用双关隐喻嘲讽人。官差估计是看小老也不像个好人,就把我也给拿了……”

  “啊……”李玄英也知道这件事,一时有些无奈。

  “不过那次运气还好,事情没多久就查清了,我也给放出来了。但说实话,还是把人吓得够呛。反正我那之后是觉得,随便开口讽刺的习惯是得改改了。”罗贯中也有些后怕地说:“要知道,胡惟庸案还没过去太久呢。大家都以为,又要来大事了。我的几个朋友建议,我也出海去躲一躲,我就赶紧收拾东西,跟他们一起逃走了。”

  “我好像听说不少逃入海中的事情了。”李玄英想了想,说:“不过也正常,明朝毕竟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能让人需要偷偷逃跑,已经算管理严格了吧。”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