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部戒备_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结束,一大堆后续事情都要处理:战争中积累的功劳,要进行最后的核查与登记,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奖赏。有人阵亡、伤残,要分发抚恤,还得通知地方官府,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家庭安排额外的照顾。

  而且因为军制问题,战争结束之后,整支军队作为一个统一的单位,会在凯旋后被正式解散。作为军队指挥中枢的各个幕僚部门,会转回原来的机关。而大部分征调来的军队,也会回归自己的战团。

  而对于具体的士兵来说,哪些人留下来,哪些人回家,兵部也要和幕府的文吏对接,按照战争中的表现,和士兵个人的意向,进行登记。有些人会返回原籍,加入地方战团;有些人会转入常备部队;还有些人则会直接退役。

  加入地方战团的人,因为有了实际作战的经验,往往可能获得提升,这种人就需要进行记录,把他们的作战履历文件,调拨给当地军府,好安排合适的位置。当然,也有人可能就此解甲还乡,这时候还需要把履历文件划给当地县衙——因为紫帐汗国的退伍老兵,往往也是基层的吏员,甚至兼职教师,总之都是很珍贵的资源。

  并且,汗廷往往在战争结束后,招募一部分老兵,前往新开拓地区,建立新的农庄。尤其是一些原本并非公民的人,盯上的就是这个机会。这次出征,阿勒曼尼地区就有很多当地人慕名前来投军。他们大多是那里的穷苦人,实在混不下去,只能找个新出路。他们没什么家底,也不在乎远徙,因此很多人被安排到了克里米亚以北广袤的罗斯地区,获得土地,开垦农庄。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人搬迁过去了。

  可以说,每一个士兵,都有不止一份案牍公文要处理。兵部和元帅府衙门,本身倒不会管这么细,但整体的人员分拨、任务分配,肯定得他们来调度。

  而其他东西,例如战争中收缴来的战利品,也要进行整理登记,再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干脆废弃。这些,同样要由他们来进行管理。

  更让工作雪上加霜的是,现在汗廷已经有了对埃及动兵的意向。虽然还没有正式下达命令,但大家都知道,地中海的冬季不适合航行,一开春,大调动就可能会开始。所以,也需要提前进行各种准备。这两项工作,算是撞到一起了。

  现在的战争,已经比古典时代复杂多了。虽然很多军队,尤其是欧洲人那种,在专业程度上,可能还比不过当年的罗马人,但紫帐汗国自己,总不能去学他们。

  调配每一件物资,都需要数不清的人齐心协力。

  比如,运输粮食到前线,就不是一道命令能解决的。在开战之前,各个军团还没集结完成的时候,汗廷就会下令设立指挥机构,其中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行军总管府。府里的幕僚们会连天加夜地算来算去,预计军队需要的各种物资。元帅府则会把下辖各个武库、粮仓的情况进行汇总核实,与他们协调。

  绝大部分时候,这些储备物资是不太够的,而且总得多留余量。因此,元帅府会把缺额报给兵部,兵部则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去找户部、水部、各个行省等各种机构,要求他们调拨。

  一旦需求确认,户部就会把粮食集中到兵部规划、指定好的仓储中心。这一步,是地方衙门或者他们征调、雇佣的民间运输者完成的。进入仓库之后,元帅府会专门安排辎重队,向行军总管府指定的各个地点进行输送。因为后方仓库尚且能保证安全,但仓库到前线集结地之间,往往就开始有敌人活动,需要进行专门的护送和路线规划了。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