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5章 造纸术和印刷术!_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而言,纸的意义除了取代竹简以外也就仅限于此了,方便运输,书写,传播……

  这玩意得和印刷术一块来才是真正的意义重大。

  解锁造纸工艺,解锁印刷术,二者合一就可以解锁新的成就,知识的批量生产和大降价。

  同时也是解锁打破知识垄断这个成就的大前提。

  赵泗也没藏着掖着……

  “不仅如此,陛下,臣还有一法,可以批量成书。”赵泗说罢来到始皇帝面前。

  “陛下请看,雕字于版,如同印章一般,陛下可有印玺?”

  始皇帝点头,拿出一枚青铜玺,尔后在草纸上盖上。

  “正是如此,若是做一枚大大的印玺,当然,不是用金银铜玉,造价太过昂贵,可以烧陶,陛下请看,假设这一卷竹简是我说说的大陶玺,上面的字就是玺上篆刻的内容。”

  “只需要沾上墨水,往这纸上一覆……”

  最开始听起来只觉得异想天开,可当看到赵泗那个动作完成的时候始皇帝瞬间意识到什么。

  简单!

  太简单了!

  是的,印一本书不算甚么,可是如果印一百本一千本呢?

  如果把秦律刻于其上,只要有足够的纸张,只需要那么轻轻的一印……

  可以印多少?

  一千份?一万份?

  大秦一直在做普法工作。

  始皇帝并不执着于义务教育,法家也并不怎么支持教育普及。

  但是不管是法家还是始皇帝都很看重秦律的普及。

  百姓可以不读书,但是一定要知秦律!

  那么,有了造价足够低廉的纸张以后,有没有那么一个可能,家家户户皆有一本秦律?

  有没有一种可能,大秦高达数万的庞大的吏员队伍,都可以轻易读到大量的法家书籍。

  大秦想印什么就印什么,想刻什么就刻什么!

  光有造纸术,对于始皇帝而言只是多了一个可以取代竹简的工具,一个比竹简更加轻便廉价的书写工具。

  可是要是和印刷术联系起来,意义可就不一样了。

  “陛下……眼下天底下书籍多为孤本,不知多少寒门士族,只剩家学一卷……有的甚至家学全失,字都难以认全。为了能够学习,他们大多数会成为贵族的门客……或者成为游侠,或者师从百家,尔后,才是成为吏员,亦或者为官……”

  “大贵族供养门客学习知识,挑选认为优秀的寒门士族来进行培养,而作为学习知识的回报,寒门士子则会……”赵泗还未说完,就被始皇帝打断。

  实际上,赵泗说的很含蓄,因为他不知道始皇帝对于普及教育这件事怎么看。

  当然,赵泗才没有异想天开在这个时代玩全民扫盲,普及教育到百姓。

  明清时期都得小地主才能供养出来一个读书人呢,秦朝?凭什么?

  赵泗所说的寒门士族,那是货真价实的贵族,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百里奚就是其中代表。

  寒门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