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九十章 拼合的穿越者_银鸦之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刻,似乎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这样的世界,需要毁掉,需要重建。”

  “建立一个新的。”

  “建立一个乌托邦。”

  “是的,一个乌托邦。”

  “至少是一个**斯泰尔。”

  “或者一个欧文公社。”

  爆发的、有些不稳定的情绪中,她的神色似乎变得坚定、有些偏执起来,仿佛属于数个人的表情和语气,轮流在她面容上浮现:

  “在死之前,发挥一点价值。”

  “我需要一个镜世界。”

  似乎过了很久,她来到了一座“城市”中。

  一座城市中央矗立着参天巨树的城市。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身着华丽的黑色裙袍的女人,出现了。

  亚戈熟悉的人。

  “黑蝴蝶”维利亚。

  几乎是见到黑蝴蝶的刹那,她扑向了对方。

  无数虫蝶飞舞间,短暂而又惨烈的战斗,结束了。

  就像是之前一样,被穿刺出无数孔洞的她,像是一张猎虫的织网,与黑蝴蝶,糅合成了一体。

  ps:嘛,信息差这种事情也很难解决(对我来说)。

  没有把伏笔刨得彻底,一方面因为是这些伏笔本身就互相关联,一方面是因为我设伏线的习惯吧。

  用树露出地面的部分代表明确写出来的,用地下的脉络来代表未揭开的线索的话。

  按照我的自我观察来看,我的写法大概是一棵有根须露出地面的树。

  多条线索(指露出地面的根须分叉)指向一件事(这条根位于地下,位于上面一级的分叉),但这件事,本身又是更上面的那条根的分叉。

  这些分叉最后汇总到一起,形成一条明面上已经展露出来的主茎。

  因为互相关联,除非直接拽着主干,拔出萝卜带出泥,才能把一些事情彻底揭开。

  这种埋伏笔的方法不算常见,但也不稀奇。

  常见的伏笔是多株式的,也就是有数棵小树。

  树露出地面的部分是线索,分别对应着几个事件剧情。

  这棵小树被拔出来之后,就没用了。

  不过,说起来还是我水平问题。

  一段剧情可以用来埋伏笔、设置悬念、也可以用来塑造人物、烘托气氛,还可以承上启下推动情节。

  这样的剧情同时起到的作用越多,伏笔本身占的份额越小,也越难以察觉,不够清晰,甚至要看完一遍回去全部知道之后,再翻看时才会因为“知道”而偶然发现这是伏笔。

  但因为我的习惯问题,把所有剧情串成一株独树,连在一起。

  这种状况就导致要刨开一个,就会把全部都刨开。

  为了不把其他的刨开,只能把一些东西省略掉,造成这种揭开了伏笔又没完全揭开的状况。

  不过,已经快结束了,我也不需要顾忌什么,尽量把一些可以省略的东西写出来(就是看起来会有点废话),或许应该比较清晰一点?

  说起这个,之前可能为了避免一个线索反复揭而在揭开伏笔时写的不完全,导致整个故事拔出土的时候,一些根上还带着土。

  之后如果有漏什么没有揭示的,记得说一下,我在番外写出来。

  不过,这也是一个教训,下本书就不能用这种故事脉络了,还是多株式的比较好,读者读起来也省心。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