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章 并州事毕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140章并州事毕

  对于曹操来说,自从他的父亲曹嵩当上司空之后,他就开始东奔西走的忙碌起来。

  幽州、京都雒阳、荆州,再到如今的并州。

  曹操今年三十有五,正是他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他非但不觉得疲惫,反而希望身上的重担越多越好。

  曹操与董卓都讨伐过黄巾,但两人见面的情况并不算愉快,当时曹操在皇甫嵩麾下,董卓因战败成为阶下之囚,而皇甫嵩是去接替董卓的。

  不过如今这种境况,二人自不会谈这种故事。

  曹操热情地向他的新上官介绍同僚:“此乃西园右校尉黄汉升,太子殿下听闻鲜卑有异动,特意派吾二人率兵相助。”

  董卓看着黄忠身旁的大弓,笑着道:“当初老夫与黄校尉也有过一面之缘,知道黄校尉壮士也!”

  他说的曾经联手攻打白波贼和休屠各时之事,但当时两人并无什么交流。

  “将军谬赞!”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黄忠拱手回应,他的确有些没想到董卓会记得他。

  明面上董卓依旧保持着笑容,他还没忘祝贺王柔在雒阳一展抱负。

  可他心中却染上了一层阴霾,他本以为已经应付过去,就连侍御史司马防都没找出什么疏漏。

  但就曹操来的速度而言,董卓发现,朝廷一开始就没相信他。

  袁隗到底在干什么?

  董卓已经开始怀疑为他做这些是否值得了。

  曹操同样也在笑。

  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在防备鲜卑入寇、匈奴反叛之外,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他的现在的上官董卓。

  他还带了另一份诏书,只等着在安抚住南匈奴部众之后向董卓宣读。

  在之后,他的重心才会放到南匈奴身上。

  离开雒阳之前,太子曾找他一见,对他提出了四个字的要求——“移风易俗”。

  ……

  刘辩对于董卓不可谓不重视,有两千人的中央军精锐,而且还有不太可能与董卓一条心的公孙瓒相助。

  只求无论如何都要将董卓召来京中,去掉他的兵权。

  就连位置刘辩都给董卓定好了——南匈奴一事处理得好就是大鸿胪,万一处理不好就先来京述职再说。

  大鸿胪是九卿之一,听起来不够出名,但其能管的范围并不少,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外国使者、郡国上计、治百郡邸等。

  所谓百郡邸,即各郡国的驻京办。而郡国上计在实际层面上往往是大鸿胪协助司徒处置。

  换句话说,大鸿胪地位够高,但真要想搞出点幺蛾子,也没那么容易。

  在考虑新的使匈奴中郎将人选时,刘辩思来想去后还是选择了曹操。

  曹操对待胡人是有一手的,当时的他又如何能考虑到后来人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