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8章 名士清议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第168章名士清议

  且不说宪帝曾对今上的交待,何太后对他的信任不比张让要差,他的弟弟赵延现在还在城门校尉的位置上待着呢。

  赵忠清楚地记得,今上曾向他和张让承诺,以列侯之身作为臣子陪葬平宗孝宪皇帝的文陵。

  对于为臣者来说,这是莫大的恩典。

  生为列侯,死有所归。

  还要什么其他追求呢!

  而且,张让要兼顾校事校尉的事,郭胜要留在云台殿中侍奉,将来对付郡县长吏,孙璋如何能竞争过他?

  想到此处,想到那些士大夫是如何辱骂他们这些宦官的,赵忠忍不住激动地颤抖起来。

  这一日可要快点到来啊!

  ……

  “孝子三年不改于父之道!”

  雒阳的一处宅院之中,数人坐而论经。

  其人皆是士人眼中的名士,被刘辩罢免的何颙赫然在列。

  自清议之风兴起之后,名士相会,常有针砭时弊之语。

  《论语》中的一句话放在这里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陈留人孔伷道:“孟庄子之孝者少也,孟庄子没有更换父亲的旧臣,更改父亲的为政,此实乃难能可贵之事,恐怕也只有古之先贤能做出来吧!”

  孔伷的话语中带着些怨气。

  他自认才能卓越,也曾作为上计吏入京。

  因上计十分重要,关系到太守的功绩,所以上计吏向来是郡中最有才能之人担任,其中优异者还能被留在京中为官。

  孔伷虽没能因此留在雒阳,却也涨了不少名气。

  此次有诏书令各郡举名士贤才,孔伷便是陈留郡所举之人。

  作为最早到雒阳的一批人,他在京中结交了许多名士,甚至还在部分太学生的邀请下讲了一次经。

  也因此,孔伷的消息十分灵通。

  在写完议事奏书后的等待时间,他听闻皇帝当先召见了数个此次受举之人。

  孔伷自觉自己奏书中引经据典,全是圣人之言,其中所举,俱是高论。

  他自认二千石亦可为也。

  可他左等右等,始终没有得到召见。

  孔伷心有不甘,甚至自觉受辱。

  不如荀攸倒也罢了,荀氏的家学在那呢。

  但与他临郡的程昱是何种人?不过得了一个陈公台不愿要的名额而已,竟也能被召见,并被拜为侍御史。

  当晚,孔伷听到来自隔壁东郡郡邸处的齐刷刷的祝贺声,气得一夜都没睡好。

  孔伷一度生出了离开的念头,若是身上有个官印,他只怕要挂印而去了。

  直到他得知了自己将成为尚书郎。

  尚书郎属尚书的助手,协助处理撰写文书,官秩四百石,尚书六曹每曹六人。一年为守尚书郎,三年为侍郎。

  作为皇帝的内臣,才能更易被发掘,只要有能力,往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