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0章 缩影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劭赶着回家过年,期间刘辩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

  陈宫在见完刘辩之后大概也回过味来了,上了一份表达自己保守派政治观点的奏书,然后才收拾东西往荥阳而去。

  这种类型的奏书刘辩看得多了,其中的主要论点刘辩耳熟能详——无外乎一些圣人留下的大道理,再通过今人进行一代代的解读……至于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歧义,答案自然没有意外。

  陈宫的奏书主旨是治理国家首要便是教化民众,民众得到教化,明白礼义,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至于具体是怎么迎刃而解的,圣人没说,但一定能解。

  反正古代圣王治下就是这样的。

  当然,陈宫也并非都说虚言,严明吏治、轻徭薄赋、偃兵息战、与民休息等等具体的措施皆呈现在了他的奏书之中。

  在陈宫的理论体系中,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教化民众的终极目标而服务的。

  陈宫的观点是极具代表性的,这也是当今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刘辩不在乎陈宫的理论究竟完不完善,只要他能够治理好地方,使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就行。

  与陈宫相比,被刘辩拜为常侍谒者的宗承,在照例向刘辩上了一封与陈宫观点大同小异但更加务虚的奏书之后,他又上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书。

  奏书中书写了与他同为南阳名士的何颙是何等的道德楷模、何等的胸怀大义,认为刘辩将何颙赶去右扶风种地是大材小用,使国家痛失贤才。

  宗承希望刘辩能够赦免何颙。

  说起来,自从刘辩真的出动了宦官将何颙郑泰等人送去屯田后,为何颙说话的人一直不多,像宗承这种为了何颙专门上书的更少了。

  刘辩看着十分感动,然后在奏书上批复了一个“不准”。

  宗承倒没有因此辞官,起码天子还批复了,也没有因为这份奏书恼羞成怒将他治罪,和先帝一比,他还能有什么奢求呢!

  至于这段时间里被传到刘辩耳边的许劭准备回乡的消息,刘辩只“哦”了一声,便把此事抛诸脑后。拒绝了他征辟的士人许劭不是第一个,必然也不是最后一个,刘辩向来尊重士人们的主观意愿,说要就是要,说不要就是不要。

  与此消息不同的是,曾经刘辩留意要查一查的李儒,结果已经摆在刘辩面前。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好家伙,刘辩直呼好家伙。

  他单知道李儒抱上了董重并不算粗的大腿,未曾想,在此之前,他已经和先和董卓以及他宫中的小黄门高望牵扯上了关系。

  这还得了?

  刘辩第一时间怀疑起了董卓是不是通过李儒同宦官勾连……现在敢勾结宦官,以后敢做什么不敢想哦!

  怀疑一旦产生,罪名便已成立。

  刘辩心中不知不觉间已经生出了杀意。

  “陛下,眼下虽无确凿证据,但李儒在太学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