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3章 转折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在场的酋长们都不是傻子,朝廷想要编户齐民的消息早在桓典抵达益州时他们就听说了。

  现在的他们只需要交每口四十钱的賨钱,还是他们这些酋长代收代缴的,将来编户齐民,他们失去不止是作为酋长的巨大权力,他们的部众也会承担更多的徭役赋税。

  这笔账他们算得很清。

  指望他们主动参与屯田是不太可能的事。

  甚至他们提都不想提,听也不想听。

  于是乎他们只高声赞赏着荀攸审判罪吏的行为。

  对于这点,荀攸虽身在局中,却也心知肚明。

  邀请众人换了了地方入座后,荀攸说道:“近日以来,我与诸君多有谈论治世之道。”

  在场的酋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疑惑,不都是在说巴郡的风土人情吗?他们讨论过这么高端的东西?

  “诸君的才能让我不禁心生敬佩!”

  啊对对对,他们的确讨论过高端的治世之道。

  “我有心征辟诸君为官,共治巴郡,使政通人和,百姓受益,奈何……”

  酋长们闻言也是气馁,他们身为蛮夷酋长,都是受了册封的——但也只是册封而已,就算被封为夷王夷帅,那也是蛮夷,和汉人的王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其实我来时曾经过京兆所在,遇到一位叫布迷的百石郡吏,是位羌人,乃是当朝太尉公所辟……罢了,巴郡终究与京兆不同。”

  酋长们终究不比士人们消息灵通,竟没几个人知道凉州和三辅放开了羌氐匈奴担任汉家官吏的限制。

  便是知道,也没几个人将之同自身联系起来。

  能来这里的酋长们没有蠢的,谁不知道当汉家的官吏更香?就算他们作为酋长当不了,他们还有子侄外甥啊!

  他们赶紧朝荀攸追问起来。

  荀攸见状,倒在心中产生了些疑虑——桓典曾在颍川讲学,荀攸也听过他的名气,按理说这样一位人物,是不该忽视放开此限制的优势的。

  须知当初凉州和三辅先后放开此限制后,时任使匈奴中郎将的曹操很快就转达了匈奴人希望享受同等待遇的请求,并得到了天子的同意。这种事桓典不该不知道。

  思索间,荀攸见杜濩并未追问,反而在思索着什么,心思一动,遂问道:“杜君似是知晓缘故?”

  杜濩被点了名并不慌张,如实答道:“回府君,在下的确曾在来往行商的口中听说过,那些参与屯田的羌胡部族,其族中有为之人多成为了郡县官吏。”

  听到屯田两个字,原本很热情的酋长们一下子失去了热情。

  荀攸心中虽有些不解,但他本就没想过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倒也不气馁。

  很快荀攸又问起了本地蛮夷能得到的吃食和谷粮,转移了话题。

  等到天色稍暗,荀攸又请了诸位酋长参与饮宴,后才将他们送别。

  等到酋长们离开之后,荀攸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