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7章 民怨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个谣言。

  这不过是几句漏洞百出的假话,正常人都能分辨出来。

  直到……这个谣言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放到后世,那就是典型的公知言论——为什么不把军费放到改善民生上面。

  或者说,人们已经不在乎这是不是谣言了,只是想要借此来表达不满罢了。

  毕竟,即便是新君继位后这几年,该失去土地的百姓大都仍在失去,食不果腹的百姓大都仍吃不饱。

  越是贫苦,日子越是艰难。

  粮食不够吃,真能指望朝廷赈灾吗?

  于毒和眭固的言论虽很容易戳破,但因此想起久远记忆中刻骨铭心的那一幕幕的黑山军部众不在少数。

  当初他们为什么会来到此地?不就是因为在家乡活不下去了吗!

  要知道,被今上立庙祭祀的先帝平宗,那可是一位在黄巾之乱平息后的第二年就敢为了修宫殿而下令加收田租的神奇皇帝。

  也就在这一年,黑山军军势最盛。

  而与黑山军部众拥有相同记忆的百姓,尤其是冀州百姓,不在少数。

  百姓们只知道原本可以用来救命的谷粮如今没了,被用在了与他们无益的地方。

  至于有人说什么当初幽州兵乱还有乌桓等胡骑来冀州劫掠?——那时鲜卑人总没来吧!

  观津县。

  陆俊端坐于车驾之上,效仿着当初的冀州刺史贾琮拉开车架的帷幕,巡视县城内外,也让百姓们随时能向他申诉冤屈。

  别看陆俊坐的很安稳,但他心中却是慌得一批。

  尤其是当车驾来到城墙外时。

  倚靠着城墙的阴影处躲避阳光的,俱是食不果腹的百姓。

  这些人看向车驾之上陆俊的眼神……陆俊很难形容,一言难尽。但他可以确定的是,这绝不是感恩的眼神。

  尽管他已经安排在施粥了,只是受限的县中存粮的数量,他只能将粥量控制在饿不死人的程度。

  陆俊听说当初七郡国大水之时,徐州刺史巴袛就这么干过,当出巡的太尉马日磾将此事上奏请求裁决时,引发了剧烈的讨论。

  当时的陆俊就认为巴袛完全不必做得这么极端。

  但直到他开始独当一面。

  ——不知道县中存粮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补充,放粮的决定很容易下,张一张嘴就行了,但他必须考虑最坏情况下的将来。

  质疑巴袛、理解巴袛、成为巴袛。

  陆俊从未想过自己还有这么抠搜的一天。

  回到县寺的陆俊回忆起早前城外的百姓看他的眼神,仍觉得不寒而栗。

  河北自古以来便英豪辈出,剩下的事,陆俊想都不敢想。

  惊慌之余,他猛然间想到了什么,立马动手磨墨。

  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总有人能解决吧!

  待他收起纸笔,又想到了先前见到的那一幕,呼喊主簿入内吩咐。

  当日,观津县的主簿便带着多个县吏门卒出了城,他们身后拉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