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9章 读书人,心真脏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不说,历代喜欢使用板楯蛮兵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人生活在山林水泽之中,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天生善斗,是合格的兵员。

  尤其是其在作战时的那一股猛劲儿,与甘宁甚是相合。

  说起来,赵瑾上次来巴郡平叛,平的就是板楯蛮,如今再度入益州,反而要和板楯蛮兵并肩作战了。

  而在赵瑾率军到来之前,新的天子诏书已经率先抵达了巴郡。

  早已经准备好的荀攸得了诏令,一刻也不再耽误,已经抵达充国县的他与甘宁一起,带着以板楯蛮兵为主的郡兵,直入广汉郡。准备借道此处入犍为郡。

  而此时,以桓典和种拂为首的州郡兵仍然还停止在广汉郡,筹备粮草,整备军队,还未有开赴犍为的迹象。

  荀攸从严颜处得知这一消息了,遂率军与之合兵一处。

  此时,叛军的兵锋已经直指资中和武阳两县,要是这两县再被叛军拿下,半个犍为将会落入敌手,而尚未陷落的犍为南部以及更南边的数郡,也会因为道路不畅而在事实上脱离掌控,一如当初的河西四郡。

  桓典想出兵平叛吗?当然是想的,否则他也不会来回奔走组建大军了。

  但他与种拂相商,率军前往犍为平叛前,需要做好万全准备。毕竟任岐兵败在前,若是此次平叛再度兵败,只怕糜烂的地方不止受到叛军袭扰的犍为等地了。

  之后天子任命西园校尉赵瑾为中郎将,前来益州主持平叛事宜,且以荀攸为副贰的诏书内容已经通过公文的形式传至此处。

  桓典和种拂更愿意保守地等到赵瑾到来。

  荀攸抵达平叛大军驻扎之地时,所见的便是这么一幕。

  根本没人提即刻出发平叛。

  荀攸理解他们的保守做法,但理解不等于认同。

  桓典等人对于荀攸的到来并不算意外,他们想着荀攸,只是副贰,在赵瑾到来之前,这里应当还是由他们说了算。

  与去年在刺史巡察治下各郡国时已经同荀攸见过一面的种拂不同,桓典还是第一次见到荀攸。

  他心中对于荀攸的观感颇有几分复杂。

  对于在今年年初荀攸在巴郡组织的蛮人开荒种田一事桓典并非一无所知,上任不过半年荀攸就推动了他数年没有推动的事情,足以显示其能力。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不就显得他无能了嘛!

  只是大家都是豪族出身,桓氏还是在袁氏、杨氏之前的顶级阀阅,桓典倒也不至于心胸狭隘到因此记恨荀攸。只是要对荀攸有多热情,那是不可能了。

  而荀攸甫一抵达大军集结之地,便请求他们立刻领军出发,不算不与叛军交战,大军只要朝着犍为郡动起来,那么对叛军便是极大的威慑。

  荀攸见他们裹足不前,就差骂一句竖子不足与谋了!

  就在荀攸与他们合兵的次日,关于是否出兵的争论便在桓典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