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8嘴上说的再好,远不及努力做的人高尚02_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院实践自利利他、济世救人、普度众生理念的基地,并为寺院实行有偿借贷、开展金融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寺库”作为中国金融史上最早的大规模从事多种类业务的金融机构,开创了后世典当业、存钱保管业、汇兑业、拍卖业等先河,是明朝当铺、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鼻祖。柯林斯(Collins)将僧人们视为管理寺院公共财产的集体企业家,认为僧侣们不仅开辟了土地交易的市场,而且组织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

  隋唐时期寺院金融的规模更大。创立“三阶教”的信行法师(公元540—594年)在长安化度寺创立了新的金融机构——“无尽藏院”,将信徒奉献的财物贷与他人,用以救急济难。信行认为单独所行的布施量虽多功德却少,若通过无尽藏汇聚力量,无论布施多么微少,都可不问贫富贵贱、僧俗,互相融通。

  无尽藏设有十六种无尽藏施(信徒施舍的内容),不限于钱谷,还可以施舍香火灯烛,音声钟呗,房舍床座,甚至还可以施舍劳动。仅饮食一项,就列入了粳米、糯米、面粉、柴、厨具、调料、蜂蜜、酪、瓜菜等等。他把各位信徒的少量供物合在一起,使其价值和宗教功效得以倍增。正是这种广泛的施舍,为三阶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其开展金融性的“无尽藏”,即发挥类似现代银行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唐中叶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力量增强,皇权无法容忍寺院经济的膨胀发展,新兴庶族地主也无法容忍包括寺院在内的士族地主的各种特权,佛教寺院经营环境严重恶化,直接导致了寺院金融的衰败和民间金融的复兴。隋唐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有力地维持了社会秩序,带来商业的空前繁荣,并进一步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达。

  在学习寺院金融的基础上,民间金融广泛开展起典。无错更新

  538嘴上说的再好,远不及努力做的人高尚

  当、保管和存款支付、“飞钱”汇兑等业务,并在唐中叶后取代寺院金融成为新时期金融的主体,建立起较寺院金融更强的竞争优势。

  寺院金融的核心——借贷

  尽管存、贷、保、汇、兑五大业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院金融中已具雏形,但其主要业务还是借贷。寺院借贷主要有“质举”和“举贷”两种形式。

  “质举”,即后世常说的典当,唐时称“僦柜质钱”,是债权人为了减少放债风险,要求债务人提供一定的财物作担保的借贷形式。同时,质押借贷产生了最早的信用机构——质库,或称长生库、当铺、典当等,历代称谓不同。

  “举贷”,亦称“出责”,是民间一种常见的无需抵押而通过契约进行的借贷形式。它建立在债务人个人信用之上,只以券契为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