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者的话 第九十四~一百零五章回顾_心愿归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会有这种排序?这种排序是一时兴起还是长期如此?这种排序引发了哪些后果?

  从这一章里可以明显看出,慕正光和父母之间有隔阂。

  在第九十八章里写了这种隔阂的起因,常年留守。不过,这个起因是徐萦则总结的,虽然符合事实,但不全面,等到第九十八章的总结里再细说吧。

  常年留守勉强可以解释为什么慕正光把朋友排在家人前面,接下来说一说为什么徐萦则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面。

  首先要说明的是,徐萦则对待父母的方式远远算不上世俗意义上的孝顺。

  这么说或许有些牵强,不妨反过来看。第二十三章里有两句话,“王虹予有进女儿卧室前敲门的习惯”“萦同学告诉他,她不算听话,而是她妈妈特别好说话”。

  从这两句话里能看出王虹予控制不了徐萦则。此外,还要注意一点,徐萦则没有渐近线的时候,王虹予就已经控制不住她了。当徐萦则有了渐近线之后,她才是一家之主。

  文中没有直接给出这样的结论,但是以王虹予对徐萦则的态度而言,那不仅仅是简单的尊重,在这个家庭中,徐萦则能决断很多事。

  徐萦则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而且她妈妈不干涉她的日常生活,这种体验是慕正光所没有的。把不干涉看作爱的形式之一,在爱中成长的徐萦则把家人排在朋友前面也就在所难免了。她的家人兼有朋友的身份,而朋友却不兼有家人的身份。

  在本章中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排序问题。徐萦则对待父母的态度比慕正光积极得多。慕正光为爸妈考虑,不想打扰他们的工作,乍一看似乎很懂事,但是细究的话,这就是隔阂。

  而且,在慕正光的思维中,他没有把家人和渐近率的分级标准分开来看。

  说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些人非常在意家人的收入,或者再换个说法,有些父母非常在意孩子的分数。或许应该这么说,有些衡量标准不应该在家庭里出现,那些标准有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而家恰好不是适用范围。

  渐近率是全书的重要设定之一。在哪些场合下,要用渐近率作为衡量标准、作为判断优劣的条件?在赛场上,在研究院里。往大了说,在学校里,在所有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人群里,渐近率都是非常高效的衡量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能带进家里。

  ————————————

  第九十六章《我想为你做些事》

  本章也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两位主角的对话。

  通常,慕正光对徐萦则给的建议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欣然接受。第二种,不太明白、不解其意。第三种就是本章里说到这是一种,不认同。全书第一次出现“不认同”这三个字,就是在本章里。

  在这部分对话中,徐萦则是主要讲述者,慕正光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