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九章文化之辩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可见的,不可见的东西都有琢磨,单单是你说的文化一目便可延伸些许,你说文化乃国之精神,乃是国朝上至帝王,下至百姓的思想之大统一,老夫起初是不曾待见的,甚至嗤之以鼻,后来细细品味却又有几分道理,今日你要给老夫辩个清楚!”

  孙奭说完便在小凳上坐下,随即素手相邀。

  看着眼前的小凳,叶安觉得仿佛回到了论文答辩的现场,一时间居然局促起来。

  在这种看透世事,能把知识和学问活学活用的老人面前,自己就像是刚刚出世的孩子,此时的他才认识到这个时代学者的可怕,他们不再居于繁文缛节,把知识化作己用,为剑为犁。

  这种怀疑的态度,谨慎的辩证,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求与后世大家如出一辙。

  “商君有云:“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老子曰:“古之善为治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也!”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法家,道家,儒家,皆以民智为愚而利国朝,为何长生却说当广施教化,汇集百姓之智以强国哉?!”

  孙奭的问题一出,叶安心中便知道了个大概,这是关于愚民政策的讨论,也是孙奭对自己推行文化教育的一种不解,当然也触及到了王朝的管理的核心问题。

  这不是一场答辩,而是一场探讨,事实上叶安并不知道,他对小皇帝讲的每一节课,甚至他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都被刘娥告诉了孙奭。

  刘娥也觉得这个少年郎实在是太过怪异,又说不出哪里怪异,每句话都是对的,可一旦完整的联系在一起便又似是而非,与世人想法完全不同,让人捉摸不定。

  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孙奭这样真正的大家,以一个经验丰富,学问如渊的人来分析和揣摩叶安。

  孙奭在看到了叶安的一言一行,思想理论,知识学问之后,便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叶安上门送喜帖便成为孙奭当面“拷问”的良机了。

  青衣小帽的老仆来了,惊奇的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猪头”,便在他和孙氏的中间放上了茶具,清茶如水,茶香清幽回甘。

  “冬日里一壶暖茶便是悠然,老夫如今也只饮清茶了,舒坦的很嘞!快尝尝这茶水如何?”

  孙奭热情的邀请叶安品茶,但让叶安惊讶的却是边上老仆的手法,两颗松球被扔进红泥小炉之中,一股松香便在斗室之中缭绕。

  老仆手脚麻利的冲泡起茶水,甚至连头道茶倒掉的规矩都是如出一辙,与自己冲茶的手法何其相似,甚至还要利落些。

  此时的叶安才隐隐觉得,恐怕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天家的眼中,一言一行也都被记录在案,自己还是太过小看这个时代,太过小看这个时代的智慧!

  “此乃家中的药酒,外用跌打,内服调理,乃家师王彻所留之法,你这模样着实难看了些。以后莫要这般强出头了,激怒辽人本就不是好事,当街殴斗吃亏的也是自己!”

  好家伙…………这才是地地道道的“保护主义”,自己不过是受了些皮外伤,对方连命都没了还叫吃亏?这话损的若是被辽朝使者听见怕是要被气的半死。

  老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大相国寺以及叶安现在所面对的难题,而是一边把老仆送来的药酒递到了叶安的面前,瞧着叶安烂桃似的眼睛颇为动容。

  “这点小伤算不得什么,长生谢过先生。”

  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十六岁的身体是恢复最快的时期,也是状态最好的阶段,到了大宋之后吃喝都是营养均衡的,一场打斗下来感觉最为明显。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