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章 失控的四年(十三)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但从他事事都追随董卓,从无自己主见的表现来看,他要么就是董卓的远房表亲,要么就是出身董府的家丁。

  “皇甫将军素来与董将军不和,如果我们要明确表态,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防备皇甫将军。”胡轸托着自己的大方脸,忧心忡忡地看向西边的凉州。

  李孝儒点点头:“确实,皇甫将军现拥军两万余,实力已经超过了董公。而他的立场,我们又捉摸不定。”

  梁祯并不想对是否站队这事发表意见,因此,他一听胡轸这么说,便立刻顺着他的路,将话题从政治引到了军事上:“三辅是一马平川,对我们十分不利。而唯一的险峻之地雍城,又有皇甫坚寿的三千精兵驻守。这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扎在我们的后心上。”

  胡轸对此的态度积极得可怕,梁祯话音尚未落下,他便拍着胸脯表态道:“若能给我两千精兵,我可保将军后路无忧。”

  有时候,信息就是这么得来的,胡轸这话,起码暴露出了两个信息点:一、董卓的欲望已不仅仅是站队这么简单了,他似乎已经笃定主意,汉帝一驾崩,就立刻挥师东进。二、胡轸非常想得到兵权,因为,如果他手头上有兵的话,这话就应该是“愿率本部兵马”而不是“给我两千兵马”。

  果然,段煨一下就听出了胡轸的意思,并旁敲侧击地拒绝了他的建议:“皇甫将军威望甚高,又素会用兵,且兼有陛下的信任。如果我们公开提防他,不久等于给了他口实。要是真打起来,两万多对一万多,我们是很难有算胜算的,何况,即便胜了,只怕也失去了与世家较劲的力量。”

  “忠明说得有道理。所以,这就是我们要想的第二个问题。”李孝儒点点头,也算是代表董卓否决了胡轸的提议。

  “皇甫将军远在凉州,驻守雍城的皇甫坚寿素来与董将军有旧,何不邀他来长安一聚?”梁祯隐去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这句话就是:在举兵东进之前。

  “这倒是个好方法。”李孝儒笑了,同时向梁祯投来几分赞赏的目光。

  今天的小聚,就到此结束了,表面上看似什么也没有定下,但聪明的人都知道,事实上,一切都已在今天定下来了。

  将大伙送出董府后,李孝儒便风急火燎地去到后堂找董卓,以报告最新进展:“董公,段校尉在东进这事上,还心存疑虑。董都督说,一切都听董公的。梁司马同意东进,但表示需要谨慎提防皇甫嵩。文才想领军两千去防备驻扎在雍城的皇甫坚寿,但大家都不愿意抽调自己麾下的士卒给他。”

  董卓随手从果盘上抓起一串葡萄,对李孝儒道:“我跟皇甫嵩,其实是一路人,都是这葡萄的根,董越、胡轸、段煨、梁祯他们都是附着在上面的葡萄串。他们虽然听命于我,但心中,却都有着各自的盘算。皇甫嵩也一样,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他带兵的时间太短,尚未拉起自己的嫡系罢了。”

  “所以,这次的站队,就像分一只烤全羊,难就难在,如何让所有人都心满意足。”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