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_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卢象升的眼中,不论文武,只要心向国事,都是值得称道和赞扬的,皇帝这次想借机提高武人地位的做法是恰当和正确的,如果自己再提出武人祸国论,那恐怕不会得到卢象升的赞同。

  “下官虽是赞成卢学士之言,但心中仍有隐忧。

  以文御武之策行之百余载,我皇明始终未有藩镇之祸,可见此策仍有可取之处,如今圣上贸然改之,将来边将无人钳制,再有尾大不掉之势,那朝廷将如何自处?

  辽西将门初成之时,若是前得力文臣控之,岂有辽东近二十载之难?

  而今朝堂之上,陈玉铉、杨文弱、李梦暗等诸位有识之士俱在,为何会仍使此事过审?

  下官对此事之成实是心有所憾,二位学士俱为统帅官军多年、立下无数功勋之重臣,在圣上眼中亦是分量极重之人,若是二位上本建言,圣上也许会改弦更张、重审此策也不好说!”

  卢象升讲完之后,一旁地邱民仰犹豫片刻后还是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邱中丞过虑了。

  以圣上高瞻远瞩之布局来看,我等所忧,圣上岂会未曾虑及?

  抛开个人忠诚不讲,将来留守边疆之军伍中,军法官尽皆配置齐全,且士卒月饷口粮皆在其监控下发放到个人手中,并非从前按人头划拨主将,尤其全权掌控钱粮之物,从此将官再无拿捏他人之手段,仅此一点,士卒自会只忠于圣上及朝廷。

  中丞于现今之军伍所知甚少,此番担忧实无必要!”

  卢象升笑着对邱民仰摆了摆手。

  邱民仰由于根本不了解现在大明官军的状况,所以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对于朱由检掌控军队的手段并不了解,而孙传庭和卢象升对皇帝的这套手段自是心知肚明。

  他们心里清楚,只要现在的军队制度一直保持下去,那大明就不可能再出现边镇诸将拥兵自重的情况。

  孙传庭之所以对朱由检复设五军都督府有些许不满,纯粹是不愿意与诸如祖家兄弟、贺人龙、左良玉、王朴、刘泽清等名声不佳的武将同列朝班而已。

  他就是看着这些人极为不顺眼。

  在他的眼中,这就是一群草包,要是经常在朝堂上看见这伙人,他心里会极度不爽。

  孙传庭认为,皇帝应该学宋太祖,开个庆功宴后,让这些旧有将官统统回家做个富家翁,在家含饴弄孙、蓄养美婢,多生几个蛀虫就得了,反正皇帝在银钱上面不会亏待了他们。

  至于朱由检想抬高武将地位的目的,孙传庭在看到卢象升的态度后,最终还是放弃了上本反对皇帝的想法。

  短短四年之内,自己这个在家闲置的无品无级的普通官员,火箭般的蹿升到现今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的高位,并且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掌控整个外廷的大明首辅,这样的知遇之恩,自己就算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要是现在还想带头上本公开反对皇帝的决策,不说皇帝心里会不会不高兴,就算众多文臣们表面上对自己这番义举激赏不已,但内心里也会把自己归到忘恩负义、恃宠而骄、不可深交的另类之中,那自己可真就是里外不是人了。

  武人的地位抬高就抬高吧,以后大明的重心将是国内建设,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再有大规模战事发生,这帮武人都聚到京师也好,这样的话,在文臣们的眼皮子底下,他们更难翻起浪花来。

  再说皇帝这样做还有其他的心思在里面:安抚军心的同时,让这帮旧有大将给那些更年轻、更忠心、能力更强的将领们让位置。

  不就是个五军都督府吗,多大点事?

  大明的卫所已经全部裁撤,按照皇帝的意思,剩下的军队还要继续裁撤,留下来的都是精锐军伍,而统兵大将全是对皇帝忠诚度更高的年轻将领,所谓平时统兵的五军都督府不过是个空壳子而已,有何让人忌惮之处?

  “呵呵,长白兄却是过虑了,建斗之言还是颇为有理,圣上此举必有深意,我等臣子照章执行便可。

  今日只是我等闲谈,并无有违圣意之说。

  待兵部核查完各部军功之后,我等联名把相关事宜上奏圣上,之后便静待圣旨安置吧!”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