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一见知君即断肠_贵极人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得坐在朱振下首。朱振将月池的帖子在手中翻覆看了好几回,终于忍不住嗤笑一声,将其丢给了副总兵陶杰。陶杰略有不解,他问道:“总兵,这是……”

  朱振满眼讥诮,他努努嘴道:“你看看。”

  帖子本就不长,陶杰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他惊愕道:“这……这好大的官威。”

  朱振起身哼道:“我不过是敬他天使的身份,所以才想郑重相待,未曾想,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兔崽子,竟然敢如此狂妄,连门都不登,就送了这么一张帖子来。怎么,他还想老子去探病是吗?”他是行伍出身,平日里也能拽几句文,可一生气就忍不住爆粗口。

  副总兵陶杰嗨了一声,他摆摆手道:“他不过区区七品芝麻官,哪里还值得您去。”

  参将左钦道:“可总兵,咱们也不能撂着他不管呐,听说他是皇上的宠臣,万一一本弹劾的奏本上去,那咱们不就有麻烦了?”

  说到此处,朱振也不由缄默了片刻,这就不得不提到明代的军制。整个大明的军制都可以用“制衡”二字来概括。在军队、在官场,谁都有权,可除了皇帝本人,谁都不能一锤定音。

  而这样一个互相制约的系统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宣府,制度上权位最高的当是宣大总督,全称是“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主要是管辖宣府和大同的军务。然而,其并不是一个常设的职务,有紧急军务时皇帝就会设立,事情一结束了就立刻罢免。而上一任宣大总督在朱厚照登基后的第二年就给抹了,究其原因就是为了避免专权,维持平衡。

  因此,如今的宣府还是由巡抚都御史、镇守总兵官和镇守太监三方来共同管治。名义上,三者地位相当,各有职责,可在实际运作中,三者的地位却在不断的变化。在正统以后,随着文官集团不断强大,巡抚都御史对军权的侵夺越来越深,在孝宗皇帝时,甚至有明文规定“凡兵粮兵备,俱听都御史厘正”。

  但随着朱厚照登基,在他的有意识运作下,局势又发生了一个转变,总兵官和镇守太监的腰板开始越来越硬,总兵官在军事指挥、操练兵马的话语权更高,而巡抚都御史更多去修理城池,听理词讼,还有操持粮草分配等事务。

  至于镇守太监,他们作为皇权的附庸,皇帝的信重就决定他们的命运。得宠的公公可以一呼百应,把都御史与总兵官压制得如鹌鹑一般,可恩宠平平的公公就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并且,除了地方本身的三方制衡外,中央也会通过监察官员外派和派驻机构进行制约。派驻机构多是户部管粮,而监察官员当然就是巡按御史了。以往也不是没有御史一封奏疏,就让总兵官丢官受罚的案子。

  朱振想到此也觉棘手,他问道:“去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