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〇九章 一次演习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从国外军校又回来了一批学成归来的学员,基本上都被送进了兰州士官学校。另外各师自己开办的教导大队,也从一个方面对部队的基层士官进行了训练和补充。

  听了马跃有些遗憾的话语,赵天一知道他这是对新型的迫击炮装备部队有些晚以及数量不多感到遗憾。由于最开始的迫击炮炮管材质的问题,无法承受巨大的内膛压力,所以在炮弹发射过程中炮筒会变形,最后破裂。郑好和一些技术设计人1员曾提议加厚迫击炮的炮筒厚度,以消除这种现象,但是被赵天一否决了。想想看,迫击炮本来就是以轻便、快捷、便于携带和转移阵地、为部队提供最前线火力支援和打击目标为作战目的的,如果加厚炮筒,必然使整个重量加大,造成士兵操作过程的困难,就失去了原有意义。

  其实一战时期的各国迫击炮,都是一些大质量的难以搬动的家伙,之所以说他们“轻便”,是相对于那些动辄数千公斤的拖曳式火炮而言的;对于那种火炮来讲,可能只有数百公斤,个头矮小的迫击炮就轻便很多了。但这和后世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轻便迫击炮的赵天一来讲,仍然不是他所要的,于是,整个迫击炮的装备就推迟了。只到一款合格的合金钢材料出来以后,赵天一才要求兵工厂大量开始生产,但这也已经是一九一四年的事情了,各部队装备的迫击炮数量并不是很多,一个师也就十几门,基本上用来教授和训练炮兵。

  山东的部队因为面临对日作战,所以被重点照顾,60、82mm迫击炮优先装备到山东陆军四个师营一级,建立了营属迫击炮连,师部都还没有。说是营属迫击炮连,其实60mm迫击炮已经被分散运用到了个连,不是分散,而是下到连级单位配合作战,营部只保留了82mm迫击炮。目前个营迫击炮连的装备是:60mm迫击炮十八门,82mm迫击炮十二门。这次演习时发现,迫击炮这玩意,越靠近前沿阵地,就越能发挥它的威力;靠的前看的清,可以随时和进攻的步兵保持联系。因为靠前,所以进攻步兵在哪里受阻,是什么火力阻挡可以看的一清二楚,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比那些在后面看不见,等待步兵呼叫和通知之后再进行火力覆盖打击支援的炮兵更具实战性,所以基层的官兵非常的喜欢。这也是各营属迫击炮连将60迫击炮分成三队,到下面的连队进行配合作战的原因,从五十米到一千五百米,都是它的轰击范围,而且没有死角,战斗效果明显。

  “目前只有两种型号的装备部队,后面还有一种100mm口径和120mm口径的,不过还在研究当中,主要是如何减轻火炮的重量上面,估计到今年年底就可以出结果,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