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节 演变(下)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仇恨全都吸引到他自己身上:“要是康亲王和保国公厮杀一阵,打个两败俱伤就好了。”

  如果真爆发了战争,对蒋国柱、张朝来说会很麻烦,因为中央军和明军都在两江的地盘上打起来了,他们若是严守中立势必让朝廷震怒,可如果参战又会惹恼四川,更不用指望邓名还钱了。不过林启龙没有类似的担忧,因为林启龙没地盘,河道官兵的武力也不足以承担镇压漕工反抗以外的任务,扬州、淮安有战斗的守卫部队也都是两江的绿营,真打起来,即使是无知如康亲王的统帅,就是征召附近的县丁也不会要求只会设卡收税的河道官兵加入决战。邓名同样不在意林启龙的军事力量,甚至还向林启龙保证,只要他肯购买债券,邓名就保证他能按时完成漕运任务。

  因此如果大伙打起来,林启龙就是唯一不会遭到损失的那个人,而且也不用担心经济损失――就算漕运买卖做不成,至少那二百万的惩罚性债券也不用买了。

  江西的漕运押送副将来求见漕运总督时已经是中夜了,不过此时林启龙依旧没有入睡,还在案头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书籍。

  这本让漕运总督废寝忘食的书并不是什么先贤著述,而是一本剿邓总理衙门从四川走私来的一本书,主题就是论在当年复杂形势下的斗争策略。

  和邓名前世的那位铁血首相同时在天上玩五个球的手法相比,现在保国公的外交手腕还很简单,但对闻所未闻的四川大众来说,这依旧造成了严重的示威混乱。明明是敌兵却不打、明明是敌财却不抢――很多人都感到脑子不够用了,因此当这种尝试解释帝国策略的书籍出来后,书院的教授都竞相购买,除了好奇心以外,他们也有工作上的需要,完全不懂其中的道理就无法给学生们解答疑惑。

  而拿在林启龙手里的这本书是一位名叫叶天明的商贾写的,也是四川各本尝试解读邓名行为的书中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一本。这本书几乎就是用白话文写就的,其中还有大量和邓名的私人谈话,更是完全从商人的角度来对邓名的行为进行解读。

  “果然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本书林启龙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一开始对叶天明商贾身份的那种鄙视也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对于眼前的复杂局面,林启龙和四川的同秀才一样有茫然失措之感,以前的斗争哲学很简单,只要听从朝廷的命令,去咬所有不打“大清”旗号的贼人就行了。

  但现在完全就是大乱斗,有时需要和朝廷斗,有时要和贼人斗,还有时要和那些背叛朝廷的二五仔斗;一些时候需要联合贼人斗朝廷,一些时候要联合其他二五仔斗贼人,看起来有时也有联合朝廷和二五仔斗贼人的可能。而且斗争形势也是多种多样,不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