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崇虚_剑破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一时刻,城西崇虚寺。

  北魏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后,使天师道在太武帝时代从民间变成官方正统。但自文成帝复兴佛教后,佛教比道教更为兴盛,道教由此衰退。至献文帝道教已划归僧曹管理,孝文帝又将道观称为寺,太和十五年诏令将京都城内的道坛迁至城南,名为崇虚寺。迁都洛阳后也立道坛于南郊,建崇虚寺,置坛主,道士,哥人一百六十人,对道士严格考核,道术不精通或才术低微的罢免还俗,并只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行拜祠之礼。

  又过了三十年,由于后来的道士罕能精至,又无才术可高,新天师道也就彻底衰落,到现在道教则划归管理佛教的昭玄寺。好在都维那一职勉强由中岳庙的寇天师再传弟子中岳大侠赵静通担任,还算没把道教彻底边缘。赵道长除了管理中岳寺同时兼任崇虚寺的坛主,而崇虚寺的道士人数也愈来愈少。国家给的供奉有限,而当下百姓信佛,到道观供奉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少,常常香火不济,赵大侠要兼顾中岳庙和崇虚寺两边,常常显得捉襟见肘。(以后至孝静帝道坛废置,国家不再承认天师道为官方宗教,遂在北齐散亡,后话不提。)

  而后世隋唐之后流行的道教,主要是南朝的上清派和北周关中兴起的楼观道。楼观道在两晋间楼观道士还很少,影响也甚微,直至新天师道兴盛时候,楼观道也因之兴起。楼观道之所以变得兴旺,最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是楼观道兴盛于北朝后期,故在经典、教义、方术、戒规等方面能融合南北天师道之所长。如楼观道尊尹喜为祖师,所以《道德经》、《老子化胡经》、《老子西升经》、《老子开天经》等都是楼观道的主要经典,这些也是从寇谦之的新天师道融合而来。同时楼观道也奉持传承南方的三洞经戒符箓、《上清大洞真经》等等。

  第二个原因是后继有人。老剑客王道义之下,有西昆仑陈宝炽,西侠的顶尖的弟子也颇多,如侯楷、李顺兴等。大弟子侯楷投陈宝炽学道后,得受玄文秘诀,功力高深,只等嵩山论道,要晋级侠客之名。二弟子李顺兴前文说过他是京兆即长安人,自幼好道,11岁就与道士籍常诵《大洞真经》,拜陈宝炽为师后,又受《五千文》及《黄庭经》。他更是武学天才,后文书他道成后,可以蹈火赴水,不能焚溺,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剑侠。前不久他奉师之命到曲阜峄山创建白云宫,这次领着弟子来到京城参加剑士比武的就是他。

  楼观道在长安赛区取得的成绩很好,门下弟子多人都晋级决赛。尤其现任首座弟子侯楷的大弟子严达,表现最为出色,所遇对手几乎全部是轻取而胜得金。严达也被誉为三代弟子中的天才,最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