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 译本_剑破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慧光看看几个年轻后辈弟子,微微点头道:“除了防止各派额外人员进入嵩山,还需要妥善安排被邀请的人员,这项任务我看交给昙林最合适,他熟悉嵩山的寺院,与中岳庙赵静通大侠的关系也很好,这边由道凭、灵询、冯衮你们几位配合与他。哦,昙林去哪了?”

  神光道:“师兄,今日法会,昙林师弟奉师傅之命正在本寺南边一里的灵台,开法坛讲楞伽经以及与各学派团体辩论,本来我应该去助场的,因为临时去了法云寺才辗转来此,一会儿等您安排完毕我就过去,您的安排由我去转达好了。”

  慧光听了略微点点头,然后又微微皱了皱眉,看向神光和道宠说道:“楞伽经最早在南地于100年前出现,昙林师弟这次讲经用的楞伽经版本应该是达摩师叔带来的南宋元嘉20(420)年求那跋陀罗译本。而现在我们北地也开始流行楞伽经,但北地的译本乃是宠师弟的师傅菩提流支师叔的译本,虽然时间不长,但少林、景明、融觉等各寺都在传唱。当然,这两个印本译本各有优缺点,刘宋版本朴素真切更接近原文本意,但是直译多难免晦涩难懂。而道希师叔汉语的功底深厚,他的译本文字优美更符合汉文的习惯,但也因此删繁就简与原文略有偏差,所以导致南北对楞伽经的理解很多不一致。话说回来,别说我们汉人,即便是同为天竺人的达摩和道希师叔,对楞伽经原文意境经常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常常为此打得不可开交,只是因为二位师叔都是绝顶高手,所以每次切磋都是不相上下,而且他们也懂得殊途同归的道理。但坐下的弟子们不同,他们多数眼光窄小,只是认识自己学到的知识,不懂世界之大的道理,同时越在底层,越有门派之见,我担心昙林师弟讲经会遇到不少麻烦的,一会儿宠师弟,你与道凭、灵询、冯衮等人你们都陪神光师叔过去,帮助昙林师叔圆圆场。”

  放眼整个北魏僧团,知识面最广、学问最深、禅法理解最透、综合能力最强的非慧光莫属,接近10年前菩提流支和那勒莫提俩人在翻译十地论经的时候也存在对原文理解上的不同,幸亏慧光回嵩山从中协调求同存异才完成译著。同样,对楞伽禅法的理解,跋陀、达摩、道希、志公、那勒莫提、佛陀扇多等等众人各不相同,只有慧光虽师从跋陀,却吸收各家老师之长,融会贯通,也只有他最客观的评价各位长辈的理解和理论。当然,也因此,慧光在禅法上并没有独树一帜,不想僧稠那样按照自己的逻辑、理解和追求,让世人望尘莫及。不过慧光大师般的认识和见解,另所有人都万分钦佩,也奠定他独一无二的地位。

  僧范等几位听罢立刻点头,道宠更是答应道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