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一章张良和陈平的建议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邦先令郦食其、周勃、灌婴三人退下,又命人找来张良、陈平两位谋士,商议郦食其的降秦之议。

  作为刘邦身边最为得力的智将,张良与陈平,一个擅长策略,一个喜欢阴谋。

  无论策略还是阴谋,对于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营养的刘邦来说,这两个人,是他比较喜欢的。

  刘邦对他们的偏爱,甚于武将。

  从善如流,是刘邦高于常人之处,也是他能在纷繁的乱世中,从一个市井之徒,成为一方诸侯的主要原因。

  别小看听取别人意见这件事,听不听,听什么,怎么听,听完之后怎样做,都是很大的学问。

  很多小有成就的人,往往容易走向刚愎自用,觉得无所不能。

  而刘邦似乎天生有这方面的天赋,每每能在众多繁杂的意见中,找到正确的方法。

  在眼下这个事关整个团队命运的大事上,更不能例外。

  虽然在郦食其陈述其计策时,刘邦朦胧间有了一些判断,但他依然迫切需要,听听两位深受倚重的智囊的意见,以帮助他做决定。

  张良、陈平二人听完刘邦的介绍后,或许是事关重大,或许出乎预料,一时都陷入了沉思。

  刘邦坐在那里,也不催促,静静地等着眼前的沉默被其中一人打破。

  这是刘邦一贯的作风。虽然世传他谩而诲人,但关键时刻极为沉着。

  许久,鬼才陈平抬起头来说道:“大王,广野君的建议可行。”

  “但此计成败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秦王的态度,二是对面的项羽给我们多少时间。”

  “在目前秦军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秦王有多少诚意,愿意接受我们的条件;而项羽在取得汉中后,还有多少耐心,给我们谈判的时间。”

  刘邦颔首,示意陈平继续说下去。

  因为他知道,陈平绝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后面一定会跟着解决方案。

  这是陈平一贯的叙事风格,也是得到刘邦认可的能力之一。

  而且,陈平的意见是基于同意郦食其的方案基础上的,这让刘邦心下稍稍踏实了一些。

  陈平继续说道:“以臣所见,秦王在即位之后,采取的内政外战政策,一向都标榜仁义之名。”

  “凡是喜欢标榜的君主,最在意其在民众中的形象,并努力维持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达成我们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我们要广泛制造这方面的舆论,把大王归降变成世人皆知的一件事情,这样就形成如果秦王不允,其仁义之名必受损失,迫于此压力,不得不做出破例的决定。”

  刘邦有些意外,如此做,就要承担将士士气低落的风险,而且,在迫使秦王妥协的同时,无形中也断了自己的退路。

  这听起来,怎么都不像阴谋,更像阳谋了。

  “这样做虽然会影响到军中的士气,但却可以争取道义上的主动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