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三章西南已定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列候,继续在当地为侯,不必来咸阳。

  随即,巂、昆明、且兰、徙、筰、冉駹、白马、哀牢等小国或部落,争先恐后地请降。秦王一一封为列候。

  自此,大秦的西南边境完全平定。

  秦王颁布旨令,犒赏西南战区全体将士。令西南战区撤回成都休整待命,刘邦等诸将,回咸阳都中听用。

  将西南边地设置了益州郡、越嶲郡、沈黎郡、文山郡、武都郡、交趾郡(越南河内)。

  自此,西夷地区完全纳入大秦的统治之下,秦王嬴高完成了对西南夷地区的开拓。

  见秦王对西南夷开拓置郡,资政李斯随即上书。建议秦王针对西南夷部族情况复杂,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采取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治理办法。

  主要为:

  第一,“以其故俗治,以夷制夷”。即不改变西南夷原有民族的生活方式,继续利用其首领的地位,与其建立羁縻统治。

  除了原夜郎、滇、邛都、漏卧等王仍受赐封侯外,应继续任用当地人为大秦的官吏,按规定接受郡县官吏的管理和调度。

  第二,对西南夷各首领厚赐增帛。利用大秦丰富的物质来吸引其首领,以财富争取他们内属,加入到统一的大秦之中。

  第三,免征赋税。由于西南夷的部落制基础,土地所有关系复杂,不宜实行中原的租赋制,建议采取“无赋税”的政策,推动西南夷地区的发展。

  第四,移民屯垦。为减轻西南夷的负担,各郡县官吏的费用粮食,一律从大秦的内地运往。随着大秦派往西南夷的官吏士卒增多,所需物资势必会越来越多,加上运输耗费巨大,建议采取徒民屯垦的政策。

  屯垦建议由三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即招募内地的豪民、地主、大商人到西南夷地区屯田,所获谷物交当地官吏供吏卒使用,凭官吏所给凭证在内地府库领取银两;

  二是将内地贫困破产及犯“死罪”、“奔民”、谪民”、“三辅罪人”等人移徙西南夷地区屯垦;

  三是郡县驻守的郡兵即戍卒,实行屯田,所获粮食以供给军食。

  第五,选派廉洁官吏。为了取得西南夷各部信任,丞相府应选择比较廉洁、治政稳重、擅于联络当地部族首领的官吏到西南夷地区去任职。

  第六,帮助西南夷各部族发展经济。鼓励内地商人到西南经商,加快货物流通,郡县官吏也要重视发展当地的生产,推广内地的先进技术。

  第七,郡县官吏还应肩负在西南夷地区传播大秦文化,兴办学室教育,提高部族文化水平,改变后进习俗的责任。

  秦王嬴高接到李斯的奏折后,立即批给丞相府照办。并责令御史府将以上措施,列入对西南夷所官吏的考核范围,定期进行督导考核。

  秦王嬴高的旨令颁布不久,典客又传来消息,在刘邦军的帮助下,他们通过西南夷,成功地经过五尺道,打通了通往身毒国的蜀——身毒道。

  西南各部落早先就有与身毒国进行易货贸易的习惯,以前蜀商就经过昆明夷地区,把蜀布、邛竹杖等商品运往身毒国,相互往返频繁。

  在大秦征服了西南夷之后,典客此次蜀——身毒道的开通,使大秦的触角终于可以延伸到西南夷之外。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