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精兵策略_大秦:醒来竟在始皇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这一现状,赢高准备在大秦新军中,以重甲铁骑为突击力量,以重装步兵为主要军种,配备新式格斗兵器,既强调机动性,又具备极强的战斗力。

  这,就是赢高的精兵战略。

  这样的新军打造完成后,秦国不再需要供养数十甚至上百万的军队,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后勤补给难度,而且节省了劳动力的损耗。

  任何时代,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在现时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下,一个士卒,往往需要五个劳力转运粮草。

  再加上粮食生产,兵器盔甲制造,军服加工,战车器具制造,战马饲养,道路维护,营垒修建,伤病医护等等,耗费的人力物力,致使一名士卒,需要二十人的生产力保障。

  也就是,如果前方十万大军出动,需要后方二百万人的劳动,才能支持。

  仗,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打不起。

  农耕社会的各国,对人和土地占有多少,决定一国的兴衰。

  尽量减少物资的损耗,以最少的兵力,取得战争的胜利,达到占有更多土地的效果,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在准备工作做完之前,赢高不急于投入到关外的征战中。

  孙子不是说了么,不打无把握之仗。

  何况,他相信王离和章邯,可以为他赢得所需要的时间。

  所以,一个多月来,赢高除了稳定朝堂局势,搞好内政建设外,其主要精力,放在了筹建军校、打造重装骑兵、训练新军和改良武器装备上。

  既然在打造新军的过程中,遇到了铁矿资源这一战略问题,秦王赢高不得不提前面对了。

  在诸侯的目光,还盯在一城一池得失的时候,如何将战略资源要地,抢在手里,是赢高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所以,当王贲提出这一建议后,赢高说道:

  “太尉大人的建议虽好,却只是权宜之计,要想根本解决问题,还应该从原料产地下手。”

  王贲顿悟,叩首道:“大王英明,老臣这就准备,等候大王命令。”

  这真是,智者无需多言。

  赢高遂道:“太尉近日加紧训练新军,待时机成熟,出奇兵,夺取韩之宜阳。”

  “同时,可先令王离分一部军,拿下邯郸,运回铁料。”

  “在此之前,就按太尉所说,先打造环首弯刀和马镫,尽快装备到前线骑兵部队,提高战力。”

  王贲道:“臣谨遵王命。”

  至此,新军一事,告一段落。

  随即,赢高将今天廷议的最后一个问题,抛给了典客。

  典客,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负责对外交往,属官有行人,备临时差遣远方。

  赢高问道:“爱卿属下行人,共有多少?”

  典客出班奏道:“臣属下有行人百二十人。”

  赢高说道:“目今,正值纷乱之际,本朝的外交,卿可有考虑?”

  典客一头雾水地杵在那里,不知该如何回答。

  赢高不再为难他,直接下令道:

  “寡人拟东向用兵,征服关外,对西,则用邦交。”

  “给爱卿一个任务,卿可带领属下百人,携带金币丝帛等财物,由临洮,出使西域。”

  “寡人听说,西域有月氏、乌孙、大夏、大宛等国,颇为富庶。”

  “此行的目的,一是宣扬我大秦的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秦联合,使之成为我朝之外臣。”

  “二是沿途考察诸国的位置、人口、城池、兵力等情况,了解地理、风土、物产。收集农作物的种子,带回来供我朝种植。”

  “三是寡人听说,在大宛国有一种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可为寡人购回,装备新军。”

  赢高未雨绸缪,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疆域。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