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九章 眼熟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成宫醴泉铭》字帖,突然在长安城爆红,大大小小的书铺都摆了上去。

  原因只有一个,《九成宫醴泉铭》字帖,经过书学博士柴令武力荐,祭酒于志宁、司业盖文达的认可,否决了欧阳询的否决,成为书学监生必须练习的课业之一。

  官方的风向,向来是民间追捧的方向,哪怕追捧下来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大家依然趋之若鹜。

  字帖并不贵,一份五十文钱,当世最著名的书法名家欧阳询的大作,难道不值这点阿堵物么?

  再说,谁让你直接在字帖上落笔了?

  不会用薄纸覆盖在字帖上,落墨其上,临摹吗?

  不会参照字帖书写?

  别胡来,这一份字帖差不多能用一辈子呢。

  在柴令武的建议下,《九成宫醴泉铭》字帖由国子监附属印坊自印,国子监统一出售,监生购买二十五文一份,外面的书铺采买价为三十文,市面上的价格统一为五十文。

  各家的印坊都有自己的暗记,是不是仿印,在行家眼里一目了然。

  对仿印,唐律似乎并没有约束,但真不是谁都可以乱来的。

  信不信你家仿印了我的字帖,我就盗印你家的传奇,然后以最低价格卖出去,把整个市场玩死?

  大不了大家一起喝西北风,反正现在就在西北,方便,张嘴就行。

  因为相互忌惮,才导致没人敢玩得过火。

  更何况,国子监是吃素的么?

  哪家势力敢捋虎须了,信不信从此你家再没人能进国子监大门?

  什么盗版、仿冒,这玩意儿,朝廷只要稍微认真一点,没有谁顶得住的。

  关键看你朝廷管不管,是不是有官吏在上下其手、同流合污。

  至于说有大背景的世家门阀,人家不屑玩这种既低端又挣不了几个钱、还坏名声的破事。

  字帖成本十文,雕版、印刷的材料、人工为六文,其中雕版的成本高达四文。

  其实唐朝也不是没人琢磨活字印刷的事,不过火候不到,总是捅不开成功的窗户纸,只能停下了。

  在后世看来很简单的一项技术,可能在历史上经过了无数人、无数代人的反复琢磨才获得成功。

  另外四文,根据柴令武的提议,两文给欧阳询这个书写者,两文给了魏徵这个原著,并形成定例,书有所酬。

  “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欧阳询是第一次吃到印刷出版的红利,微微摆手,略为僵硬的老脸泛起一丝酡红。

  能合理合法、合情合理拿到钱,改善稍为拮据的生活,岂不妙哉!

  更妙的是,这份红利可以让子孙都跟着享福。

  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教过柴令武这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啊!

  其余的收益,柴令武提议,部分补充国子监所需的用度,部分改善国子监官吏的生活,并拿出一部分专门补贴从州县上来、家境比较窘迫的贡监。

  荫监?

  有多远滚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