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六章 红山宫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益宁城,北门外。

  侯德夫意气风发,指挥着录事史规划土地。

  风向是必须注意的问题,侯德夫仔细问过益宁城的居民,了解了风向,将茅坑的位置定在下风口。

  这一节万万不能错,否则流民们得顶着臭味生活,会骂人的。

  空地也规划好,用石灰撒出了线,让流民们必须照此位置搭建木板房。

  时间仓促,不可能讲究什么榫卯,钉子的大量使用在所难免。

  在这个时代,钉子是一种奢侈的配件,一般就是大门上、棺椁上使用,普通木匠用钉子,会被师父骂得狗血淋头,“钉子木匠”在这个行业是骂人的话。

  当然,事急从权是另外一回事。

  没办法,滇池的风还是很大的,不钉牢了,搞不好睁眼就仰望星空了。

  西洱河的流民,男女齐上阵,抡着锤子努力钉着钉子,一块块木板渐渐成了房屋的模样。

  这年头的农户不容易,各种各样的技能都得学一点,钉简单的板房真不难。

  一排排笔直的板房拔地而起,一张张简易的木床在简陋的屋子里摆上,罗忠戌带着大都督府仓曹府、仓曹史将被褥与衣裤发放到户时,流民们麻木的面容上,终于现出了一丝笑意。

  “董朋飞、董飞云携全庄老幼拜谢官爷大恩!”

  一老一壮,两名男子叉手行礼。

  董,是西洱河大姓之一。

  这两父子有名字,还稍有讲究,称为父子连名。

  白蛮与汉人接触最多,上层多半是汉蛮双姓同时使用,有汉名的多是有地位之人。

  再怎么有地位,也免不了蒙难之时。

  沦落到抛弃家业、翻山越岭来当流民,遭遇的难题肯定小不了。

  “你们要感谢的,是大唐,是当今陛下,然后是昆州大都督府、昆州、益宁县,懂?”官宦子弟出身的张顗立刻纠正了董家父子的话。

  听上去感觉发腻的话,却代表了立场的绝对正确,必须声明了。

  董朋飞、董飞云立即改口。

  张顗挺了挺并不存在的小肚腩:“本官是昆州大都督府司户参军张顗。即日起,你们不再接受单纯的赈济,改为以工代赈。”

  “意思就是,你们不再接受救济,而是以出工出力的方式换取食物、酬劳。就是你们眼前这条道,尽量拓宽到能四车并驰。”

  现在不是躺平的时代,能堂堂正正做事,谁愿意受人施舍?

  董朋飞立刻表态:“小老儿自当率同庄竭力而为。只是,道路漫长,庄上人手恐有不足。”

  张顗摆手:“尽力。”

  能告诉你们筑路都是临时起意么?

  按长史的规划,你们本应该去修堤岸的,是觉得冬日水冷了才临时换成筑路。

  至于那一百府兵在侧驻扎,董朋飞、董飞云父子及同庄的人不以为意。

  换成自己,有来历不明的人在侧,防备也是必然的。

  ……

  柴令武乐于看到大都督府的参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