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五章 如愿以偿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色刚亮,柴令武拉着弓马手,从县衙跑出城门。

  沉重的脚步声,惊醒了沉睡中的李明英。

  恼火地披上一件袍子,透过直棂窗的窗格往外看去,李明英惊讶地看到,柴令武挎着刀弓,赫然在队伍的最前列。

  街道两旁,除了酒肆点着早起的烛光外,都还笼罩在灰蒙蒙的光线里。

  米川县的百姓似乎对弓马手早起奔跑已经习以为常,连拴在门边上的狗都不叫,只是轻轻摇着尾巴。

  李明英突然想起,昨天在酒肆听酒客说过,只有听到弓马手早起的脚步声,他们才能睡得踏实。

  当时李明英只觉得他们在吹牛拍马,现在细细想想,有这样一支披荆斩棘的队伍,自己确实更有安全感。

  相形之下,那区区脚步声,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习惯了就好。

  不知道为什么,李明英突然觉得,柴令武也不是那么讨厌了。

  想起柴令武,就不能忘记他大气磅礴的诗,就不能不提高文敏带回去的两句残诗。

  诗是好诗,意境也足。

  只是,呵呵,想起高文敏的神翻译,李明英差点笑破肚皮。

  那残诗,已经被国子监祭酒索要去细细揣摩了,据说国子监生还必须对此残诗写阅读理解,不得少于五百字,不晓得柴令武会不会被国子监生恨死。

  正式起身,洗漱完毕,李明英随着张阿难去酒肆用早膳。

  此时的大唐,普遍是一日两餐,只有过往的商旅、殷实人家才会用早膳。

  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青稞汤饼(面条)里有着细细的臊子,是岩羊肉。

  吹凉了汤饼,李明英小小品尝了一口。

  本以为青稞质地粗糙、脆而少筋,吃起来会散,味道会差一些,不想入口香甜,还略为筋道。

  “叔公,青稞那么好吃,为什么大家还会说这里很苦呢?”

  李明英很不理解。

  这不是何不食肉糜,而是因为年幼、见识不足导致。

  张阿难并不答话,目光看向忙碌的掌柜婆姨。

  掌柜婆姨收起手中的抹布,笑着解释:“小客官是有所不知,青稞本身的味道一般,但百姓家中的青稞,是连壳一起吃的,怎能不苦?要填饱一家老小的肚皮,麸皮也是能吃的。”

  “再怎样,比那些吃观音土胀死的要强吧?”

  “你们食用的汤饼,是用青稞、蜀黍去壳后磨成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蛋清、水、精盐和成面团醒面一刻钟以上,然后擀成薄饼状,再切成细细的汤饼,这才能下锅。”

  “寻常百姓家,不要说舍不得放这些东西,就是有这些东西,也舍不得花这时间去做啊!早出去放牧、耕种不好吗?”

  李明英一怔,才知道自己以为的普通汤饼,竟然经过了这许多工序。

  好吧,是自己无知了。

  用完早膳,李明英随张阿难进入简陋的集市,开始观察其中的规律。

  传闻中凶悍的吐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