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八章 名正言顺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争论这种事情,通常是各持己见,很难说服谁。

  柴令武从来不指望能说服执拗的魏徵,只是让他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至于魏道士会不会转变观念,与柴令武无关。

  “太子,多留意太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此人胆略可嘉,唯独……太信怪力乱神了。”

  柴令武顺口提了一下。

  你想想,一个使者,第二次出使就借兵灭了中天竺的帝那伏帝国,俘其王阿罗那顺,虽说帝那伏帝国的实力本来也就那样,但这功绩也值得吏部高看一眼了。

  但是,九年后,即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依旧出使天竺,却未提及职司、爵位,明显是维持原状。

  王玄策有没有第四次出使天竺,学术界颇有争议,也与现在说的事无关。

  但,大唐一向有功必赏,王玄策当时在天竺威名赫赫,在大唐却连个列传都没混上,固然有大唐看不上五天竺的缘故,带回方士那罗迩娑婆也是一个原因。

  那罗迩娑婆声称能制长寿药,被安置在金飙门制药。

  但是,李世民征战多年,受损的机理,不是常规药物能治疗的,那罗迩娑婆的长寿药也没有起任何作用。

  当然,肯定也没起反向作用,因为那罗迩娑婆在显庆二年,高宗还有意放他回去。

  (《南亚大辞典》第295页。)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四》中郝处俊上奏高宗时提及:“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没有效果而已,肯定不至于害人。

  到宪宗时期,口风一变,李籓:“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看看,同一件事,在不同时期、因为不同需要,能衍生出那么多版本来。

  可见,造谣、传谣,老传统了。

  王玄策当然没被怪罪,但升迁之路就此中断了,也是情理中事。

  就这,还得感谢高宗宽仁大度,没拉王玄策去殉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李承乾慵懒地应了一声。

  区区正七品上的太子右卫率长史,等级太低,难入李承乾法眼。

  看在表兄的颜面上,稍微提上一提。

  太子右卫率,率正四品上,副率从四品上,亲府、勋府、翊府中郎将从四品上,离王玄策的品阶差距太大,想都别想。

  倒是左右郎将,正五品下,勉强可以提拔一下。

  亲府、勋府、翊府,对应亲卫、勋卫、翊卫。

  以柴令武的揣测,亲卫是帝王的贴身侍卫,勋卫是勋臣之后,翊卫才是真正负责作战的实力派。

  不仅仅是太子左卫率、太子右卫率有亲府、勋府,就连十六卫中的左右武卫也有亲府、勋府,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亲贵之后,得妥善安置呀!

  不然,谁也不知道,哪天又诞生一个吴德。

  ……

  鸿胪寺公廨内,录事阿融手法娴熟地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