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一章 贞观七年的第一次大朝会_贞观泥石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谢潜水的耗子2打赏与斧正。)

  贞观七年,元旦。

  天尚且发黑,伍参将被窝里的柴令武提出来,阿融手脚麻利地给柴令武换上圆领官袍。

  现在的官袍,其下摆近膝盖处,按马周的建议加了一道横襕,所以又名襕衫。

  现在还没流行在襕衫上绣禽兽,所以,柴令武绝对不是衣冠禽兽,谁敢乱说,会翻脸的。

  正常而言,五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面圣,所以,上殿专用的官服“冕”,柴令武没有。

  进贤冠是大场合下的礼帽,柴令武的等级,只配戴一梁进贤冠。

  正式的官靴,并不是皮靴,而是麻靴,高承的《事物纪原》中记载:“唐马周以麻为之。”

  入宫的凭证鱼符,柴令武没有,但今天是元日大朝会,柴令武得代表河州官员上奏贺表,民部得上报各州的贡品。

  上贺表一事本应由中书令负责,在高俭与长孙无忌的斡旋下,河州的贺表改由柴令武上奏,临时担任河州朝集使,已经极为破例了。

  这就是有关系的好处。

  阿融拿着温热的毛巾给柴令武洗脸,立刻被迷迷糊糊的柴令武一通臭骂。

  习惯了,自家二公子一旦睡眠不足,脾气差得很。

  诶,不是说元旦休沐的吗,为什么会有元日大朝会这种奇怪的东西,让人连个懒觉都睡不成?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可见元日大朝会不是大唐的专利,历史源远流长。

  庆幸的是,柴令武此刻依旧住在义宁坊霍国公府,离太极宫不是太远。

  磨磨蹭蹭地到了承天门,下马,迷迷糊糊地按殿中侍御史的指点站好班位,糊里糊涂地进殿。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为啥烛动?

  此刻天还不够亮啊!

  柴令武对这个极早的上朝时间表示深恶痛绝。

  反人类嘛!

  着垂白珠十二旒、大红缨的衮冕,皇帝威严地亲临,皇后、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着朝服一同参加,柴令武甚至在其中看到了阿耶。

  仪式的过程,包含了皇太子、诸公的献寿礼仪、中书令上奏地方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民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贡献等等内容。

  嘶,这么一看,黄门侍郎就是个奸佞专属的位置啊!

  柴令武被自己大开的脑洞逗得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拜是真的跪拜。

  大唐只是平日不跪而已,真正的大场合,跪是免不了的。

  祭天、祭太庙、大朝会,老油条官员都会事先在膝盖上绑厚实的布条、毯子。

  轮到柴令武上场时,都已经是辰时三刻了。

  万幸,谁都没有“我来说两句”,否则按这黑压压的人头,怕是娃都能生几个了。

  柴令武捧着自己代卢望江编撰的《贺正进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