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_我拍戏不在乎票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地星,在白老师的讲述下,楚舜知道了,两年前拍摄《福寿班》也是个大导演拍摄,是改编王瑶卿三进福寿班的故事,想要请名家配音,但没有请到人。

  不会真有人认为,短时间有人能学会京剧唱腔吧?

  张国荣的确在拍摄《霸王别姬》前学了半年的京剧,但台词和旦角声音都是配音,前者是杨立新老师配音,后者是梅派名家温如华老师唱的。

  实际上整部电影中,只保留了一段张国荣的原声,对只有一段并非网上流传的三处。

  言归正传,听到楚舜闻言眼前一亮,说道:“白老师这个提议非常具有创造性。”

  “能有帮助是最好。”白老师露出笑容。

  楚舜的确不认识京城文化局的,但认识文旅部的人,前面中日建交五十五周年,也有文旅部官员参与。

  虽说中宣部和文旅部都是“部”,但前者是党管的综合部门,可别单单将其当做一个管理宣传的部门。

  中宣部的主要职能是管控意识形态,对于新闻出版总署、文旅部,甚至于国务院直属的广局都有监督权。

  简单来说,陪着楚舜到京剧院的中宣部的王主任,以及京城文化部的司长秘书小周。

  于是乎,出门迎接三人者是京剧院的一二把手,李院长和党委阔书记。

  “王主任、周秘书、楚导。”阔书记打招呼,他和周秘书认识,所以由他开口。

  “中宣部王主任,前段时间还来我们单位视察过。”周秘书介绍道:“这位就不用我介绍了吧,我们国内最出名的导演之一楚舜导演。”

  官场人说话是谨慎的,再有把握的事也会添上“之一”,“尽力”字眼。

  “楚导要拍摄一部宣传京剧文化的电影,需要京剧院配合。”周秘书说道。

  王主任接了一句:“在拍摄《高山下的花环》和《菊次郎的夏天》时和楚导合作过,相信他一定能很完整的传达出华夏文化。”

  他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是去年,岛国的《旬报》评价过去四十年最好的映画时,《菊次郎的夏天》排名第七。

  一个半月随随便便拍摄的电影,都能够完全表达出岛国文化,何况其他,在王主任心里面,楚舜已和天才划等号了。

  “京剧在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楚导拍摄的电影,很多也被列入经典。”

  “经典和国粹的组合,很值得期待。”

  李院长说着,就领着三人往里走。

  楚舜来挑选小演员,周秘书是早就通知下来的,所以阔书记和李院长,昨晚就安排好了。

  阔书记先陪着楚舜三人聊着,上了茶水,王主任表示是好茶,但对于不懂茶的楚舜来说真喝不出来。

  李院长快步往训练室走,还需要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