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窑,就是清代唐英所监督的景镇御窑厂,及其督造的瓷器的代称。

  张德山编写的《唐英与唐窑》一书中,把“唐窑”分为几个时期。

  “早期唐窑”是雍正六年-乾隆元年。

  “中期唐窑”是乾隆二年-乾隆六年。

  “晚期唐窑”是乾隆七年一乾隆二十一年。

  这与《乾隆纪事档》的: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俱不要款”,相吻合。

  当然,这也于同年“五月初一日,唐英将按旨照样烧造得:红花白地甘露瓶四件……奉旨俱留下,其甘露瓶着唐英再烧造几件”的记载相符。

  乾隆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大臣海望来说:太监张玉传旨:着传谕唐英将甘露瓶陆续再做些来”。

  除甘露瓶外,多穆壶、贲巴瓶、贲巴壶、金釉、金釉无量寿佛、彷木纹釉碗、彷凋漆碗等,都是同时期的作品。

  这些东西,很明显都是官窑精品。

  但是,这些都是法器,而且品种众多,陈文哲就不想彷制了。

  毕竟他现在做的是掐丝珐琅,而到了现在这种程度,陈文哲也不局限于制作清代的珐琅器。

  他想着,既然做了,就连明代的一些精品,也彷制一些。

  铜胎掐丝珐琅,制作起来还是太麻烦。

  这一次做过之后,他肯定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碰这种东西。

  毕竟它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凋刻技艺。

  可谓是我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样的作品,从古到今,都十分少见。

  明代的掐丝珐琅器,最出名的就是景泰蓝。

  而景泰蓝在宫廷皇族中,兴盛了三四百年,是两朝帝王专享的御用工艺,被誉为“东方奇葩”。

  景泰蓝的制作,粗略划分,就有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道工序。”

  要是把制作工序细分起来,就有100多道。

  相当耗费人力心力,可以说是无处不体现皇家的尊严和奢华。

  因此,古时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元代时期,蒙铁骑席卷欧亚大陆之际,掐丝珐琅工艺由此传入了中原地区。

  掐丝珐琅工艺繁复缜密、色彩辉煌灿烂,深得元、明、清历朝统治者的喜爱。

  在明代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工艺达到一个巅峰,便留下了“景泰蓝”这一名称。

  景泰蓝中的“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玉的年号。

  明代宗朱祁玉,绝对是一位传奇皇帝,跟叫门皇帝一样出名。

  不说景泰蓝,只是说蓝釉,在景泰年间,就有极大的突破。

  景泰年间的蓝釉料,突破性地发明了天蓝、钴蓝、宝蓝,且多用蓝色作底色,显得清雅高贵、沉着大方。

  如此一来,虽非景泰首创,这种器具却在之后统一被称为“景泰蓝”。

  明末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