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九章 姜维之父_三国新马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萧天在旁,便问道:“那陇西郡郡守的名字,打听到了没?”

  “回少主,已经打听到了。此人姓姜,名冏,乃凉州士族大户之后,天水冀县人,精通兵法,博览群书,待人以信,深得百姓及士兵拥护。”

  “哎呀,怎忘了这英......”马超尚未答话,杨阜却先惊讶起来,拍着脑袋说道:“少主,此人某认识,乃是姜家有名的人才。天水当中,有‘一英三杰’之说,三杰是指属下、尹奉、赵昂,而一英,便是指这姜冏。此人大才,求学名家,较属下不知强过多少倍,如天边之云彩,不沾染世俗之气。却不想担任一郡太守,居然也能做得如此有声有色,实乃名至实归啊!只是......

  “只是什么?”马超很纳闷,这历史上,哪有这号人物?

  “只是这人一向不好朝政,如今怎么又成了陇西郡郡守?”杨阜回道,转而又建议:“若陇西郡守真乃姜冏,属下倒是愿当一次说客,看看能不能劝得姜冏归心。”

  “嗯,听你所言,这姜冏恐怕也不会做斩杀来使之事。但纵然如此,我也不敢让杨别驾单身深入险境,如此便派丑哥与别驾一起,去会会那姜冏。”

  “善。”杨阜点头,心中已在构思说辞。

  而马超却是在脑子里来回转,将那脑细胞搅七晕八素:这凉州的出色人物可是有数儿的,除了贾诩、杨阜之外,还真没听说过什么‘一英三杰’的。那尹奉、赵昂马超也见过,跟杨阜还差不少,若不是家势的话,根本搏不到什么‘三杰’的称号。

  但杨阜本人出自真心对那姜冏赞不绝口,这说明那姜冏的确是有真本事儿的。但本事儿应该就跟杨阜差不多,什么胜杨阜几倍之类的话,那是古人自谦的说法。马超才不相信,凉州这民风剽悍的地方,也出过这么一位诸葛卧龙......

  古代人才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一般来讲,士族众多、文风盛行的地方,就容易出人才。像司隶、冀州、徐州、兖州、荆州之地,就是因为文风盛行,学院众多,才会出一时多少俊杰。最最著名的颖川学院,便出过荀彧、郭嘉、程昱等等这些一流人才。而像凉州、雍州、幽州、并州这些刀兵战乱的地方,更容易出武将,像吕布、张辽、徐晃、关羽、马超、赵云等超一流武将,均是出自这些地方。

  总得来说,哪里乱,那里就有打架厉害的牛人;哪里平,那里就有安心读书的好学生。这是古代地域决定的人才分布状况,虽然也有特殊情况,但基本上都是遵循这个规律的。

  而这个姜冏,明显是文武双全的牛人。这种人,在民风剽悍的地方,极难出现。而一旦出现,也就早声名远播、名垂历史了。可现在,马超又薅掉一根头发:他还是想不出历史上哪记载这姜冏了......

  “对了,少主,某前去陇西,还要带上一份厚礼。”杨阜笑哈哈说着,似乎觉得马超肯定会同意一般:“某与那姜冏私交不错,前些日子,还收到他书信,得知他喜得一麒麟儿,名维。此次前去,一并将少主的恭贺带去。”

  “如此甚好,先生与姜冏还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啊......”马超心不在焉感慨了一句:这杨阜和姜冏也真是,私交甚密,居然连对方在干什么都不知道?

  事实上,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交往方式,不像咱现代人,见面就问‘如今在哪发财啊?’,古代人大多不以职位地位,单谈学问和治世之道。这份风骨,也算是现代人当引以为鉴的地方。

  不过,刹那之后,马超便浑身一个激灵:姜冏的儿子,姜维?

  “丑哥,绑架一个婴儿,对你来说,有难度没有?”

  而还在兵营里的丑哥,不知为何打了一个喷嚏,看着那天奇怪说道:这也没要下雨的意思啊,难道是少主惦念我了?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