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9章 又起旱情!_丝路大枭雄,从农家种田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材引进之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久久为功,在有了思路后,宋应奎先确立制度和执行方案,再稳步推进。

  “建商务印书馆之事,由两位厅长一起主抓,印书馆成立后在洮阳和洛阳两地同时运行。洮阳这边主要做的是编辑和刊印之事,而洛阳那边则负责搜罗书稿、联络作者,适当的对书刊在大郑境内发卖事宜!

  书馆刊编工作,主要分两个方向,一个是成书刊印发行,另一个是期刊刊印发行。成书这块哪、要经典和杂志并重,印经典的目的是为了让洛阳那边的书馆有书可卖看着像那么回事,印杂志的目的则是为了搜罗可用之才。待运行正常后,以月为期、最少要约稿出一本以上的新书。内容主要包含、算学、百工、天下博志、农医著述等。

  期刊这块哪、共分四类分别为《时文选刊》《自然物理》《百工巧思》《农医论道》。其中《时文选刊》这块,既要选些天下流行的时文进行刊登、宜要适当放些志怪小说、以及其它三刊登印的比较重要的文章。

  每月一期,一期印三千份,在咱云谷境内发卖一千份,另外两千份在洛阳那边发卖。其它三刊,则要注重专业性,为确保质量、可以适当的从刊印的成书中选摘一些内容,两月一期、一期印一千份,给洛阳那边送两三百份发卖即可!”

  叫来了二舅爷和郭凯峰,宋应奎给他们交代起组建商务印书馆的安排。这玩意既涉及到文教又涉及到外事和商业,还真得两大厅长同时出面主抓才行。

  按说哪、办商务印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搜罗杂书和人才,用不着印什么经典和时文。但是哪、要想印书馆在洛阳那边站住脚和有影响力,不弄这些还真不成。

  印刷和发卖经典,是为了给洛阳那边的书馆提供一些掩护和事由,只往外卖所谓的杂书,估计书馆会门可罗雀。

  办《时文选刊》的目的也差不多,在这个时代、有销量和影响力的肯定是时兴的诗文和志怪小说之类的,专业期刊很难有用户的。

  宋应奎的想法就是用时文和志怪小说作为卖点,稍微夹带些科技类的作品,从而挂羊头卖狗肉,打开影响力,更好的发挥办印书馆的作用。其它三本杂志、就不求什么市场和销量了,只在云谷境内发挥作用就行。

  “大统领、在洛阳办书馆,会不会有麻烦?朝廷的谏台对书文盯的很紧,很容易闹出事端的。”二舅爷对在洛阳大张旗鼓的搞文化活动很是担心,大郑那边虽然没有后世那样的出版审查机构,但文化监察还是有的。没事找事的台谏官们,除了在官场上找事外,盯的最紧的就是文化方面的动向,就靠着在文章上扑风捉影,做文章搞是非哪。

  “印书馆所印书刊,除了《时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