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7章 打算_我,刘辩,三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重离开后,余下两人四目相对,都觉得结交对了人。

  董卓赞道:“老夫一早便知道文优胸有沟壑,非池中之物,有骠骑将军相助,必能前途似锦。”

  李儒却起身郑重向董卓躬身一拜,道:“若非董公推举,儒岂能这般轻易地为骠骑将军选中,董公大恩,儒绝不敢忘!”

  董卓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哈哈大笑着起身拉着李儒的手一同坐下:“你我本就是好友,当初全靠文优替老夫解惑,如此来论,又何必谈论恩情?”

  李儒道:“倒是儒失言了。”

  董卓口中的解惑,是有说法的。

  那日董卓自觉就西域的问题表错了态,回去后倒是好好反思了一下,可一时却找不到问题所在。

  说起来,他前一次请求带兵平叛还是青州叛乱,那时虽未被准许,却也因为没附合袁隗而得到了刘辩的重用,由鸿胪卿转为廷尉卿。

  甚至因为袁隗后来的反复,董卓公然得罪曾经举主袁隗的行为并未造成多少后果。

  董卓兴奋之余,自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且他本就没打算去西域领兵,因为无论是西域长史还是戊己校尉,都受制于凉州刺史和敦煌太守,自然不适合他这个九卿去干。在朝堂上所谓愿效班超,不过是表态罢了。

  如此,董卓更是当局者迷了。

  只是董重身边没什么在智谋上能让他信任的人,他军中的心腹也不在身边。至于董旻,董卓从不在动脑子的事情上指望自己的弟弟。

  似钟繇等人,董卓更是信不过。

  然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一人出现在了他的视线内——太学博士李儒。

  两人是在一场雒阳聚会上结识的,组织者是来自右扶风的名士士孙瑞,这种聚会很常见,无论是用来探讨经学还是借着前者的幌子勾连人脉。

  董卓曾任右扶风,又是关西人。其在雒阳向来长袖善舞,与许多人结交,虽没什么经学造诣,然到底是九卿,也在受邀之列。

  三辅原先荒凉,人口多集中,董卓担任右扶风之时,也听说过李儒的名声,知其为左冯翊之人。

  虽是博士,却与朝中没什么牵扯,自然也没多少前途,这是董卓最看重的。

  两人结交之后,不说是天雷勾动地火,也算是久旱逢甘霖了。

  一个想要更进一步,一个想要多长点脑子,各取所需。

  相交一段时间后,董卓就隐晦地向李儒诉说了自己的苦恼。

  而李儒没什么出身,能通过太学考核成为博士,还是有些能力的。

  身为局外人,他一言便指出了问题所在——董卓过去拥兵自重的嫌疑。

  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边,李儒拜别了董卓,回到了自己在太学中的住处,却见一人正指挥着仆从替自己打扫房屋。

  他倒也不惊讶,只是问那人道:“伯续,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