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9章 待替换5_快穿:戏精宿主她越学越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替换章,不要看】

  所以,这些事件之所以受关注,不是因为它们的灾难性、痛苦程度、对全球的重要性或者人们能提供帮助的可能性,而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关心什么的固有偏见。比如说,我们会非常关注儿童的痛苦,会对与自己相似或者来自同一社群的人的痛苦更加敏感。普遍而言,我们最关心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比如与自己有类似的态度、说同样的语言或者形貌相似的人,以及那些属于自己群体或者自己爱的人。

  早在1790年,亚当·斯密就已指出了这一点,并且提出了一个如今人尽皆知的例子。他让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亚洲某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在一场地震中丧生,然后设想一个“悲天悯人的欧洲人”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我想,他首先会对这些不幸的人表示强烈的哀悼,然后会对人生的无常和灾难的多发做出深刻的反思,会因人类创造的繁荣被毁于一旦而心痛不已……在把这些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之后,他会立刻转身去继续追名逐利、享受生活,歌照唱舞照跳,与以前一样心情舒畅,就像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亚当·斯密还比较了更为个人化的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反应。

  如果是落在自己身上,那即便是最鸡毛蒜皮的麻烦也会让他心神不宁。如果明天将要失去自己的小拇指,那他今晚一定会彻夜难眠。但是,如果经历灾难的人跟他素不相识,那么,哪怕是成百上千万同胞死于非命也不会让他停止酣睡。

  我们可以稍微改动一下亚当·斯密的例子,假设明天要失去小拇指的并非你自己,而是与你关系很亲近的一个人,比如你年幼的孩子。我敢打赌你今晚肯定睡不着。这件事对你的影响也肯定比在不知名的遥远地方的大规模死亡大得多。实际上,对我而言,家里网速太慢或者网络不稳定给我造成的不安,要远比看到一起自己从未听说过的国家里发生的重大灾难所带来的不安更强烈。当然,也存在例外情况,有时我们会被一些遥远的事件打动。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有真实的图像和故事让我们觉得痛苦历历在目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触动我们一般只有在身临其境时才会有的情绪。

  关于作家、导演和记者如何精心设计以引发人们的道德关怀,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值得用整整一本书来探讨。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事实——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以及类似的东西里都充斥着这些手段,让人们对陌生人的痛苦给予深深的关注。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整个19世纪最畅销的,在改变美国人对待奴隶制的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穿:戏精宿主她越学越坏》最新章节第199章待替换5,网址:度上

  请收藏:https://m.alxsu.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